协和医院有一种理念,已经深深地扎根于每一位协和人的心里,那就是,病历写的好,就一定会成为一名好医师,病历写的不好,很难成为出色的医师。
我们的年轻医师,每天除了看病人,就是写病历,或者说做医疗经过的记录。这些记录,既要求是客观、真实和准确的,还要求必须及时、完整和规范。而且,还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每天检查病历质量。
按理说,这些病历资料,是病人自己本身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诊疗经过等的记录,应该归病人或者病人家属所有,他们可以随时翻看自己的病历,或者为其他医师随时提供自己的就诊历史记录。
那为什么属于病人本身的这些病历资料,却要归医院或者医疗机构所有呢?尤其是住院病历资料,国家规定必须由医疗机构来保管呢?
用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科斯定律,就可以完全解释清楚这个问题。
科斯定律最流行的版本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或足够低的情况下,不管资源最初的主人是谁,资源都同样会流到价值最高的用途上去。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资源“谁用的好就归谁”。
一项有价值的资源,不管一开始它的产权归谁,最后,这项资源都会流动到最善于利用它、能最大化其价值的人手里。这是科斯定律的一个重要含义。
因为病历在医院或医疗机构手里,可以发挥它的最大效率。比如,病历可以让年轻的医务人员从相同的就诊或手术病人身上,学到感性的知识,可以不断地进步;或者是医务人员从病历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或教训,一些规律或特殊,从而为诊治下一个患有这种疾病的人,少走或者不走弯路,让病历资料发挥它的最大价值和效用。
另外,病人的病历资料,在医院或医疗机构,有专门的地方(叫病案室)存放,有专门的病案管理员来管理,可以防止丢失、损毁、虫蛀、发霉、受潮等等不利因素,而且可以保管三十年。如果病人需要,可以随时去复印或复制。
我们设想一下,如果病历资料放在病人自己手里头,一开始,他/她还可能足够重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就慢慢淡忘了,或者认为不需要了,就有可能造成病历资料的遗失、损毁、霉烂等等后果,到那个时候,再想看、再想用就永远不可能了。
所以,在国家层面的制度设计上,就要让医院或者医疗机构来保管病历资料,同时还规定,病人需要可以随时来医院或医疗机构复印或者复制,尽可能让这种资源的流动和分配更方便、更容易、更合理,从而提高病历资料的应用效力。推而广之,不论是什么资源,谁用的好就归谁,就可以使各项经济资源被重新配置和使用的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