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就是那个回不去的地方”。这些年,总是时不时听见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们如此感慨。而每次听见,我心中都充满狐疑。
故乡果然是回不去的吗?当我们谈论故乡的时候,我们到底在谈论什么?
有人心底的故乡,是一个小镇或山村,它们被远远地抛在现代城市文明之外,烙着封闭落后的印记,已经和离家多年在外打拼的人山重水远;
有人心底的故乡,是十年二十年前的旧时光,氤氲着当时的月色当时的风景,那么美那么醉,独独缺了一扇门,能让此时的自己穿越回去旧梦重温。
时间和空间,世间大部分的间隔和距离由此而来。我却偏偏觉得,故乡不在此例。因为,故乡留给我们的,是记忆,是气味,是精神的来处,是根,这些不因空间和时间而改变,人在,故乡即在。
如果你觉得故乡回不去了,要么是故乡给你留下的记忆太糟糕,你不想回去;要么就是,你已经忘记了故乡是什么样子了。
故乡是什么,舌尖最记得
记忆可能会模糊消退,味蕾却永远不会欺骗和背叛你,因为味蕾深处是故乡。
我很喜欢的作家汪曾祺在《故乡的食物》中这样回忆家乡美食:“一到下雪天,我们家就喝咸菜汤,不知是什么道理……这大概只是一种习惯。一早起来,看见飘雪花了,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除了咸菜汤,他还记得炒米、茨菇、端午的鸭蛋……
汪老先生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流,三四十年没有吃到茨菇,并不特别想念。后来在北京的菜市场见着了,因为久违,思念之情突然喷薄而出,见之必买,炒了菜,自己一个人包圆儿。末了,他心中这样感叹:“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菇汤,我想念家乡的雪。”
你以为已经忘记的,其实都在原地等着你呢。
我还看过这样一个匪夷所思的新闻:一个29岁的男子,一家人都吃得清淡,有一天他吃到四川烤鱼,瞬间被花椒和辣椒的味道征服……这男子非常疑惑,他异想天开地觉得自己大概是从四川被拐卖来的,并且去查了自己的身世。结果呢,结果他还真的是小时候从四川被拐卖到外地的。舌尖让他找到了真正的故乡。
看,不管我们身在何处,是童颜还是白发,舌尖一定会牢牢记得故乡的味道。食物和气味,是敲开那道门的密码,不管你已经离开故乡多远多久,都能在一瞬间让你重返故地。
一个人的来处,决定了他的去处
你在故乡汲取到的养分,看不见,摸不着,却可能终有一天影响你的人生抉择。
我有一位朋友,童年在乡村度过,小时候她厌倦那巴掌大的小地方和日复一日不变的风景,满脑子都在向往更广阔的世界。后来她离乡、上大学、在北京成为时尚杂志的编辑,往来无白丁,出入的都是城市里最新潮有趣的去处。她如愿拥有了童年时渴望的精彩丰富的生活,却突然有一天,决定卖了北京的小公寓,去大理做一个养花种菜的自由职业者。
她和我说,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离家独自打拼太久,越来越怀念在故乡度过的时光,尤其是童年在乡村的简单生活。她怀念家门口大片的农田,春天长着一片金黄的油菜花。
人从花丛走过,蜜蜂扇动翅膀的声音在耳旁嗡嗡作响;夏季田里则种满金色的稻谷,收割后农人们烧起田里的余草,那袅袅的味道,她可以记得很久很久;在烧过谷草的农田上有时还有露天电影,她总是看着看着,就依在爸爸的腿上睡了过去;她还怀念奶奶的菜园,和清明时奶奶用艾草亲手做成的清明果……
而这些,北京都没有,老家的小村也早已不是那个小村。直到她偶然去了一次大理,那里的山水田园突然让她嗅到了故乡和童年的味道,让她心安。所以,她最终决定留在这里。
故乡是什么呢?身处一个发生着巨型变革的时代,对于离乡流散的多数人来说,我觉得我这位朋友给出了答案:心安处吾乡。
此乡,或许已经不再是我们地理上的自然故乡,而变成了心灵上的故乡,它藏在一道菜里,一段回忆里,一个习惯里……只要你还记得,故乡就永远回得去。
甚至可以凭着这些记忆和味道把故乡传承下去,因为故乡于我们而言,不过是祖先漂泊的最后一站,对我们的后代而言,也一样。
那些说故乡回不去的人,只是忘记了来处、失了根的人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