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是山下英子女士的著作。
通过“断舍离”,她重新审视了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也通过“断舍离”,她重构了自己的人生。
初识“断舍离”,我以为这说的就是简单的收纳术:养成不乱买东西的习惯,养成扔掉无用之物的习惯,养成将东西归类的习惯。
读完才知道,自己对于“断舍离”这三个字的认知实在是太过浅薄。
山下英子女士将“断”,“舍”,“离”三个字分别进行了解释:
断:就是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
舍:就是舍弃家里到处泛滥的破烂儿。
离:就是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空间。
断舍离的主角,原来不是物品,而是自己。它的主语永远是自己,而时间轴永远是现在。
舍弃那种:扔掉会很可惜啊,打折却不买真的是亏大啦,或许这件东西以后能用上呢……舍弃这种种的想法,找处理好当下自己和周围环境的关系,清空自己内心那些负面的想法。这就是断舍离的真谛。
在断舍离的过程中,我们永远要牢记:只有对当下的自己合适且必须,确实在用的东西,才被允许留在自己的空间里。
很多人对于家里凌乱,都会抱怨有小孩,房子不够大,或者是家人不爱整洁,所以导致家里好像永远都收拾不干净。却不会想到,或许自己也为这个家添置了过多根本没有用处的东西。甚至,舍不得丢弃别人送给自己但实际上用不上的东西,也是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
有时候,我们习惯于囤积各种东西,甚至会有一种,先从次品开始用起,把好物留到最后使用的心态。比如说,在外旅游的时候买了一套高级的茶具,因为害怕弄坏所以保护好放在壁橱里,只有在逢年过节和家里来了重要客人的时候才取出来用。平时自己使用的就是普通的茶具,甚至希望哪天一不留神就可以把这个杯子碰坏,这样就有理由把这个破玩意儿换掉了。
最后造成的结果就是,365天里,350天都在将就。一个人所使用的物品,能够反映出自我形象。其实想想,为什么我们珍贵的客人就值得用高级的茶具,而我们却不值得?因为害怕损坏所以要置之高阁,但我们手上拿着的这个破杯子还不是用了三年一个缺口都没见着?
仔细想想,其实我们值得比现在拥有的更好的物品。从现在起,请把你的“仓库”,还原成“住所”。
断舍离只有一个简单的原则,就是把你身处的空间当中,“不需要,不合适,不舒服”的东西替换成“需要,合适,舒服”的东西。
在着手清理之前,我们牢记一个三分法原则就够了:把东西分为——不用的东西,还在用的东西,充满回忆的东西。
(1)不用的东西
或许是朋友或同事送你的,根本用不上的东西,或许是打折买回来之后,一次都没有开封过的东西,反正就是那些,如果你不看见它,根本想不起它们存在的物品。
(2)还在用的东西
你在用,但是并不喜欢,只是因为习惯,就将就着继续用着的东西。这些东西,你用完就随手乱丢,根本就不会在意它们的摆位,只要顺手就好。
(3)充满回忆的东西
或许是过世的亲友留下的东西,或许是前任留下的礼物,这些东西充满了回忆,你容易睹物伤情,却始终不忍心割舍。
你有没有发现,和被归入以上三类的物品同处一室的你,气场也在默默得被影响着?这些东西在提醒着你过去的样子,这些东西偶尔会让你陷入不自觉的回忆。让你不小心就忘却了当下。
学会割舍掉他们,给自己一个新的开始和心情。记住,能够做出改变的,有且只有你自己。
接下来,我计划每天整理家里的一个角落。今天把房间的药盒整理了一下,原来自己居然放了这么多过期药在家。明天计划收拾衣橱。
我已经开始了:你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