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
杜牧的一首《清明》绝诗记录了清明时节人们祭扫逝去亲人的天人合一的情景。
在农历二十四节气的清明时节,天气咋暖还凉,天气即将转暖。活着的人们想着该为逝去的亲人添加转季的衣裳,为他们打扫庭院,给他们送去后代子孙的崇敬和思念。于是,人们在春天的纷纷细雨中彳亍前行,前往覆盖着青草的墓地,寻亲问祖,祭扫祖先。
一路梨花似雪,桃花朵朵红,金黄的油菜花开满原野。燕子呢喃,绿水人家绕。麦苗郁郁葱葱,莺飞草长。行人来来往往,祭扫祖先,坟头伫立,默默祭拜。然后沿着来时的路回家。四面八方回乡祭祖的亲人,一年一度,难得一见,寻一处酒肆,互相问寒问暖,互道平安。
苍天众生,共寻来处。我们来自哪里?站在青草墓地前,寻根问祖,拜谒祖先。在血脉相传的故事中,追思先辈的苦难,多少荣宗耀祖的伟业照耀着后人,多少祖训家传激励着后代子孙。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每个家族记忆的历史;民族团结,国家振兴,家业兴旺成为每一个人的责任。一部中华民族的奋斗史,家国梦,都在每一个家族的历史记忆中。
今天的人们,共同缅怀先烈,共同筑起民族复兴的基石,共同打造振兴中华的“中国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