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宝贝要上小学了,突然一起床就闹了情绪,说不想去上学,回顾昨天的精神状态和在学校的情况,我大概秒闪到是因为拼音没写好被老师留校的事情。
顿时除了倾听,放松感受他的感受,我别无他法,其实我是隐隐地感觉到内在有一种很不安全的感受想冲出来告诉我什么。
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就先放下倾听自己,把自己的感受先关起来,留下大的心里空间来倾听孩子的情绪。
这样的情绪变化持续了五分多钟,这五分钟里我是身体在,心已跑的状态。当我回到与孩子共处的状态时,孩子貌似感受到我的认真和包容,哭得更大声了。
我想很多妈妈在孩子哭泣的时候,有的妈妈会厉声呵斥,有的会讽刺挖苦,有的呢就是选择性忽略,而这些表面的行为举动不过就是反映潜意识当中两个方面的提醒。
一方面如果现场有人,人们最担心就是面子,担心别人指责自己——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又或者说怎么可以让孩子哭之类的评判。
评判容易让人偏离内在的真我,为了赢得评价的好,就会只做好的那部分,也就是只去做角色认可的事情,可是却失去自己的个性,失去与自己内心链接的过程。
另一方面如果是在没有外人的地方,孩子哭泣会引起母亲内心的焦虑和恐惧,焦虑是不是自己做得不好,开始怀疑自己。
恐惧唤起曾经可能也是如此哭泣,却没有得到接受的痛苦情绪。
所以孩子一个简单的哭泣,却可以带来我们内心复杂又多变的内心戏。
而当我们了解内心戏的种种原因之后,我们就有了开始面对的力量,有了可以改变的决心。
就像我当时感受到了自己的害怕,当知当觉以后,我选择了意识层面去指导潜意识,让他暂时退却,从而使意识重现,回归当下的情况里,做要做的事情。以下是想倾听的内容。
娃:妈妈,我不要上学(这句话一边哭泣一边说这句话持续了20多分钟身体颤抖,用力手脚趴床反抗)。
我:嗯,妈妈知道的。(我理解他的情绪,所以我只用了简单的基本倾听,让他情绪有了宣泄的出口)
20多分钟过后
娃:妈妈,我不想被留校,我不想被撕作业。(哭的前一天早上被留校,但是回家只说了值日,今天倾听后,彻底崩溃了,说出来原因)
我:老师这么做,让你特别生气又难受?(我知道他深深地被伤了自尊心和自信心,可是孩子不会表达,我就替他说了感受)
娃:是的,我不要被撕,不要被撕……(哭得更激烈,点到了内心痛苦的部分,持续边哭边说不要被撕持续了20分钟左右,过程我就是说知道了和嗯)
这样过了20分钟……
娃:妈妈,你帮我跟老师说下,别再给我撕了。(请求的眼神)
我:好的,我会和老师说的,放心,宝贝!(对视了眼睛,接受他的建议)
娃:你一会儿就说,记得一定(着急的眼神,充满期待的希望)
我:好的,妈妈一定会做到的。
之后我就和他抱抱,明显身体放松,情绪也轻松了很多。通过哭泣和建议,孩子找到了他自己的释放情绪的方式方法。
我能够做的就是认真解码孩子的情绪,把我的内心掏空,留一个位置来承接他的情绪就好,其他的就交给他了。
如同《P.E.T.父母效能训练》里说的那样
自制的早安贴
孩子的情绪属于他们,我们能做的就是陪伴和共情,认真地互动倾听他们,其他的挫折也好,情绪也罢,都是他们需要去经历的,而非我们能代劳的。
能够做到足够的接纳,就可以给予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根部给足了养料,小草就会茁壮成长。
P.E.T.纪事:孩子第一次上学受挫,我也很难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