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学期初,学校安排一位老师任教六年级毕业班的课程。这位老师找我:席校长,我怕我教不好,影响了学生升学。你看能不能让我教三四年级的课程。
我告诉她,这是学校工作安排,是不能讨价还价的,同时也是对她工作的信任。谁知,她最后说,那万一要是考砸了,不能怨我。
送走那位老师,我有一种预感:这位老师的成绩不会好,因为她一开始就甩了包袱,给自己找好了借口和后路。
如果期末考试这个班成绩差,学校找她谈话,她就会说,我当初说过干不了,你们非让我教,这事儿不能赖我。
你看,在她看来,学生成绩差,这责任完全不在她自己,而在学校决策有问题。
确实是能力问题吗?不见得。
教学成绩差的原因分三种:一是教学方法不当;二是工作态度松懈;三是教学能力低。
先来说说方法不当。以前,开学前,我总要去其它学校找老教师请教。为什么去其它学校拜师呢?因为不存在竞争关系,所以更容易说真话。
每学期第一次质量调研后,我都会找学生谈话,请学生给我的课堂提意见。学生不认可你的教学,不喜欢你这个老师,他怎么会喜欢这门学科呢?
每学期末,我都会写个人或者学校工作总结,无论成绩好坏,都要找哪些方法是成功的,下学期要坚持,哪些方法不正确,怎么改正。哪些地方有失误,如何弥补。
善于学习他人先进经验。有的老师读书,读的是死书,看问题只停留在表面。比如班级管理,很多书上谈的就是如何爱学生,如何关心学生。关于制度建设和如何惩戒,只字不提。于是,有老师天真的认为,管理过程中,不能惩戒学生。甚至分不清惩戒和体罚、变相体罚之间的界限。你批评她班级管理混乱,过于纵容学生,下一步可能她就会犯惩戒过当的错误。比如背不会书罚学生抄课文50遍,完不成作业罚站教室外面两节课。
总结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学科学习方法,是每位老师必备的职业素养。有的老师成绩很好,可是学生作业量极大,一个星期天能写十几页,显然这种错误做法必须及时予以纠正,不然会贻误学生终身,也会把“恶习”作为“成功经验”传染给更多教师。
成绩差与态度关系很大。一位老师的考试成绩差,问其原因。他说,升班的时候成绩不好。记得有个笑话:某高中高考一名考生考上了清华。教育局要给生源地初中学校发奖金1万元。而考生就读过的小学和幼儿园不满意了,我们做的是教育启蒙,奖金至少有我们三分之一。
也有人说,凭什么你们分三分之一?人家是家族遗传,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应该分一份。隔壁王大爷听说了,也跑到学校要奖金。这小子我还抱过,曾尿我一身。我陪他下象棋,训练他思维能力。这就是态度问题。有了功劳,都想争一下,证明“成功必定有我”。有了过失,总想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
凡事从小处入手,有错从自身查起。成绩差,有基础原因,更有态度问题。就像打牌,一手好牌必须打赢,一手烂牌保证不输,这才是高手。
最后,说说能力问题。
能考上大学,能在招教中胜出,都说明智力绝对没问题。那为什么成绩一直差呢?归根到底是思维固化和僵化。
有位邻居大哥,有年开着手扶拖拉机犁地,把车开到了沟里。我们去帮他抬车,问怎么会掉沟呢?他说,上两次就是到了地头,本来该拉离合刹车呢,结果碰到了油门,结果一加速就掉到了沟里。这回也是这问题。这就是同一个地点摔倒三次的人。
最后,总结一下。任何事情,别怕出错,记得及时修正方向。任何成功的人,一定有方法,有些方法是不能写出来的,需要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一位老师,每位学生作业干净整洁,整齐划一,这背后一定与老师严厉和严格要求有关。
有人问我,你每天坚持写文章,如果三五年还成不了名,你怎么办?我笑了,即便是写了三五年,没有一点变化,不过是费了我一些业余时间而已。也证明我这条路走不通,我会换一条路再试一试。
朋友,当你接到一项工作,当你过于在乎结果时,你可能就输了。一件事,不仅仅要做好最坏的打算,而要有信心向更好处不断努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