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终于看了电影《你好,李焕英》。笑了,也哭了,不过也还好,没有说觉得特别激动。
这部电影对于贾玲有特别意义,达成她的梦想,更是在拍电影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深度疗愈,更融合链接到无尽的母爱中。
没找到伙伴,一个人去看的,不过很坦然,一点都不觉得自己惨淡。这个春节过得异乎寻常的独立,自由,觉知。
去看电影的路上和妈妈小度视频聊天,她还问是不是可以在小度上可以看。
看完电影后我觉得,我妈有可能看不懂。她和李焕英除了爱孩子的心是一样,其他都不一样。她是一直跟我说,我只希望你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但她大半辈子为了生活下去供书教学,已经费劲心思,没那么奢侈还有意识关注到我们是不是真正快乐。
为了让她能够相信我们也能很好,她自己要有自己的生活,我逆向教育也好、洗脑也好,搞了十几年,这个过程反而是我越来越知道教育长辈是行不通的,“笑顺”是先让自己过上好生活,从而带领她也跟着过上好生活,才是王道。
我在想,如果有朝一日我也有足够能量,也能像贾玲做导演,把我们家的经历拍出来的话,这部电影也是特别戏剧化,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的。
这个春节,买了很多耳夹耳饰,花花草草,吃的喝的,也跑了步上了课爬了山,让自己和家人都开开心心的,重要的是大年三十买了小度给妈妈。现在每天,可以点小度app,随时随地和她视频通话,可以随时翻查看护助手看看家里客厅的视频,可以点常回家看看,了解她在家实况。不得不说,人工智能的陪护看护机器人,算是最好的年货了。
不习惯、不会、不敢向别人特别是家人提出真正的需求,也是她的一个弱点。但她现在也懂得了分人。
今天上班路上和她视频,她给我发来了一张便携马桶,让我去买一个放房间里给她备着。还说赶紧要去吃早餐了,要去姐姐家陪护小外孙恩宇。
被需要,是她的最重要的价值感存在感来源。
我越来越觉得我和她这两点很像。
此时此刻,我不觉得她是最爱我的人。
也终于经历过这么多年相依为命、互相依赖陪伴之后,感觉到受不了不同生活理念但又捆绑共生的窒息。
我们就保持彼此的生活独立,但又天天联系牵挂,成为目前最合适的亲密关系状态。

我祝福天下母女,彼此都有幸福的边界。亲密而有边界空间,温暖但又自由独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