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文化苦旅》,随余秋雨在如梦起点看女教师的自我救赎,看佛陀的化度,看信客的喜怒;或在泱泱华夏品味上下千年的兴衰荣辱;或在泛泛世界体验漂泊修行的自在惬意;或在他的漫漫人生窥看前辈友人的欢喜委屈。
逃婚的女孩子们也许到了一个没有人认识她们的地方,做了女教师;僧人也可能喜欢听长亭外古道边;信客一呼百应和一夕惊变,让人唏嘘又深感可怜。
都江堰的水、莫高窟的佛、阳关的雪、西域的沙、宁古塔的寒风、离宫的殿、西子湖的秀美、天一阁的颓态……上下千年的风霜在他脚下回旋。 新加坡的群墓、博克拉的山屋、佛罗伦萨的巷道、柏林的墓园、里昂的博物馆、温莎小镇的伊顿公学、冰岛的巨石、布鲁塞尔的旗帜、太平洋上的孤岛、印度的菩提树。大千世界,尽收于他平静睿智的眼里。
谢晋的电影、巴金的苦、黄佐临的戏剧、他自己的路、文革风霜里的父亲、乡村书堂里的母亲、还有执弃几次的笔,他的眼里,有失去的伤痛、有为友的不平,还有阳光、有希望。
《罗马假日》中有道: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的。余秋雨的脚踩在他灵魂向往过的路上,他的手又将身体的路上变成别人灵魂的路。至于苦乐,由得世人评说,我自收获,不以为喜亦不以为怒,任世人尊我崇我、毁我谤我,与我而言都是福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