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不懂的书,尽快放下

读不懂的书,尽快放下

作者: 大侃说 | 来源:发表于2022-08-24 15:58 被阅读0次

这几天读了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读的原因在于众多推荐。但是对于我,读了几章就读不下去了。可能智慧不够,也可能不适合。印象最深的就是霍尔顿的满口脏话,“他妈的”的这个词几乎每页都能见到。每当读到,觉得不舒服,也就放下了。

网上搜搜这本书要表达的思想,才知是青春的叛逆。为什么叛逆我懂,源于原生态家庭情绪没有正确的释放,留下的情绪的诱因。但叛逆非要用脏话表达,理解不了。

现在想想,选书也是一个技术活。众人说好的,不一定适合自己;众人说不好的,也不一定不适合自己。就像穿衣戴帽,个人所好。

对于小说类的还是喜欢《摆渡人》,《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一个人的朝圣》,《追风筝的人》,《活着》,《平凡的世界》,《漫长的告别》,《老人与海》,可能与年龄有关,也可能与经历有关。

对于读不懂的书,并没有个人偏见,只是放下就好。没有喜欢,也没有讨厌。个人偏见容易把思想带偏,让自己处在失衡的状态里。

书是读不完的,总会找到新的。拿起以往喜欢的哲学,禅修类的书。重读也会带来不同的感悟。

翻开迈克.A.辛格的《臣服实验》很容易进入书中,我理解作者的通过“放弃”“我”的偏见和喜恶,“臣服”于“生活”本身。

陪着孩子在海边游泳,还没有尽兴,乌云飘然而至,零星的小雨下了起来,如果去想这鬼天气,不想下雨的时候,偏会下,就冲淡了当下的心情;如果去看,多美啊,在下雨,生命就在体验,雨中的漫游也是一种乐趣。为了安全,还是到沙滩上躲起来。

生活中处处有这样练习放弃个人偏好的方式,当放弃个人好恶,让生命来做主,一种自由的能量开始流淌。

在过去的人生中,我们总以为知道什么对自己来说是最好的。然而生命的本身似乎比自己更清楚这些事。

所以要尽可能的去尝试,对于书籍要博览群书,读了才知道喜不喜欢,喜欢的多读几遍,不喜欢的放下,重新开始。

对于人生,体验是生命的全部。想写就写,想骑行就骑行。开始的时候会被惰性阻碍,不要顺应。只是去做,然后就有了喜欢。

不管读书也好,生活体验也好。都是为了认识自己。知我所见,知我所感,我才是所见所感的主体。顺着内心的声音,探寻真实的自己。

所有宗教传统中的圣人和大师们都曾脱离肉身的自我去找寻那个精神上的自我,尤迦南达把这叫做自我实现。也就是此时此刻的我。

这篇文章没有逻辑性,只是随感而写。把每天感触最深的转换成文字,不管是喜悦,还是悲伤,都会随着文字升华。去认识我的本质,也就是内心深处的真实自我。

相关文章

  • 读不懂的书,尽快放下

    这几天读了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读的原因在于众多推荐。但是对于我,读了几章就读不下去了。可能智慧不够,也可能...

  • 读不懂的书,可以暂且放下不读

    读不懂的书,可以暂且放下不读 有人问:“一本读不懂的书,该如何处理?” 其实,答案很简单,读不懂的书,可以暂且放下...

  • 书为什么读不懂?

    书为什么读不懂? 读不懂书,作者的原因之外,就是读者的原因。 人文社科领域,书读不懂的原因,无非有二,一是书读得不...

  • 读不懂的书

    阅读是我的刚需,不论是书籍还是文章,甚至是媒体上的八卦新闻,总之每天都必须阅读大量的文字,否则就觉得这一天过的没滋...

  • 读不懂的书

    近些日子我轻描淡写的读了一些书,有些是靠听,有些是眼看,有些是靠脑子想。可能是我看过太多讲书的节目,所以对某一类书...

  • 读不懂的书

    最近在拜读英国文学泰斗拜厄特的《花园中的处子》。坦白说,我已经开读几天了,但收效甚微,不仅是进展缓慢,更要命的是感...

  • 读不懂书

    其实,我真的一点都读不懂书,书也不是像我现在这样一页一页读就可以懂的,我想,那些一页一页写书的人,也根本不愿意读书...

  • 读《云中歌》所思

    先是顺序错了,看不懂人物关系的渊源,才放下已读一半的《云中歌》去读《大漠谣》,好久未翻纸质书的老阿姨利用这个长长的...

  • 乐趣83

    放下《爱因斯坦传》,如释重负。书确实厚重,时断时续看了好长时间,间或遇到读不懂的章节,有些阅读障碍,也增加了这本书...

  • 拿起书便读,放下书却不舍

    拿起书便读,放下书却不舍。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不懂的书,尽快放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log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