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完了《李诞脱口秀工作手册》,本来是想看一看怎么说脱口秀的,结果却是学习了李诞的脱口秀工作理念。
无论是什么样的一本书,都能给人带来点价值,用李诞的话就是:我被他洞察了。
说说我喜欢的几个点吧,我这个人读书的个人意识也很强,只以个人喜好和需求为目标来划重点。
创作不能靠雷劈,要没事自己劈自己
大家都很懒,只靠外部压力的话,真的很难创作,要没事多去洞察,逼自己一把,用“截止日期”。
“无论如何先动起来,写不好,还能写不坏吗?”真难得,李诞同学竟然也用了:完成比完美重要。
其实之前我确实“走运”,参加哈哈杯脱口秀的当天,刚好遇见“天雷”,这一劈,稿子也劈出来了,成绩也到手了。
所以这句话我特别有感触。
第二次参加的时候就没有“天雷”了,所以我有点不知所措,到底是应该以演讲的形式,还是就纯属搞笑的讲故事就行呢?
在这里也有了答案,即使是段子也需要主题的,需要好笑之外还说了点什么。因为无论上台演讲也好,说脱口秀也好,都离不开故事。而讲故事、讲生活趣事也是一种价值观~你认为这样的生活是值得或者不值得的。
创作需要刻意练习
取法其上得其中
想要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就是天天写。
刘国梁训练张继科的视频,刘国梁不停地快速发球,张继科接球。结束后,满头大汗的刘国梁扶着乒乓球台,有点结巴的说:这个量,就够了。
我们什么时候能说出这样的话呢?写作量够吗?能不能做到早上起来先写五个段子再玩手机?能不能做到睡前给五个段子改的更好再睡觉?
我做不到,但是我相信如果我做,也能写出好段子。
自娱自乐中与观众共鸣
脱口的舞台上,所有的铺垫都飞自己的来完成,所以你是自己的主持人,为自己主持着这一个又一个的小段子。
李诞说这叫大情境和小情境。当大小情境融合的一刻,就是揭示宇宙真相的一刻。其实就是说你用主题把这一个个小故事给串联起来了,而且还升华了。
前面说到脱口秀就是在演绎自己,说话就是在表达自己的价值观,共鸣就是观众认可了你的观点。
但心理上拉进彼此,敲门砖只能是情绪。先唤醒听众对某些困境的情绪记忆,人一旦被感染就容易分泌出多巴胺。
所以在讲故事的时候,说故事,更要说情绪,把情绪调动起来了,再说出观点,就更容易将听众放进去了。
节奏,就是先同步,再引领,然后无限循环。
写在最后
其实这本书里有趣的说法、想法还有很多,摘出几条我喜欢的、认同的观点。我也希望有更多喜欢脱口秀的人去读这本书,去书中找一找这种稍纵即逝的快乐。
我也准备去劈一劈自己了,怎么劈,从哪个角度入手还没想好,既然喜欢,就要多尝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