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妈,我考砸了!---北京杰优教育徐老师

妈,我考砸了!---北京杰优教育徐老师

作者: 杰优教育 | 来源:发表于2018-12-12 11:47 被阅读0次

  妈,我考砸了!---北京杰优教育徐老师

  考完试了,怎么办?——由考试引起的思考

  (一)考试之后的奖惩是否有效

  最近这一两周,全国各地不约而同上演着一部一年四度的亲子大剧——发卷——期中考试的成绩出来了,老师、家长、孩子三方势力将何去何从?

  我想,这次考得好的孩子和一直考得不好的孩子大概没有什么可担心的,而那些以往考得好或者平时表现还不错但这次成绩却不理想的孩子们恐怕正在面临着某些不太确定的待遇。下面是这两天我在朋友圈里看到的一位妈妈发的状态——看起来这家的宝贝要有几天苦日子过了。

  虽然从这位妈妈的语气来看这家的宝贝应该不会面临太严重的“问责”,但这件事还是让我忍不住思考——成绩出现了波动,惩罚是否有效?

  首先声明我的观点:任何情况下的惩罚都是下策。我可能会受到质疑——孩子捣乱了、成绩下降了、学习态度不端正了,如果不惩罚,难道要任他错下去吗?我想说,当然不能任由其发展下去,只是我们真的总能找到更好的方法。我们今天不妨从考试之后的惩罚开始讨论。

  首先我们来探索一下奖励惩罚的用法。对于奖励和惩罚的理解和使用,我想驯兽员和学校老师应该是认识得最深刻的。如果我们去请教的话往往会得到这样的指导——运用奖励和惩罚的精髓在于“及时”。也就是说,奖惩一定是在行为出现之后立刻跟进才会起到我们想要的效果,否则不仅无效,反而还会造成混乱——被奖惩的人会搞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受到这样的对待。

  不知道会不会有家长说“在这件事中我奖惩孩子的原因很明确啊,而且也很及时啊——就是在成绩出来的时候”。那么您奖惩的是成绩(而实际上那仅仅是个数字而已,奖惩它有什么意义呢?),最多只能延伸到奖惩了孩子考试的过程。我们都是上过学的,所以我们都应该理智地知道考试成绩如何,绝不仅仅是考试的那一天的结果。所以,如果孩子体会到的我们的奖惩是针对成绩或者是针对考试那天孩子的表现的,那么很遗憾,我们做的事情对孩子的成绩提升的作用相当有限。因为这样的考试一年最多只有四次,而且如果平时没有下足功夫,考试这天再努力再认真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从脑子里拿出来放在试卷上。而且惩罚考试过程和惩罚成绩还可能带来一个长远的坏作用——使孩子把任何形式的考试、选拔、测评都和痛苦、恐惧、无助、愤怒等情绪联系在一起。而一个人一生中要经历的“考试”实在太多了,比如就业、相亲、各类谈判……

  那么考的不好就不能罚咯?——是的!

  孩子的不理想的成绩出来之后他们自己的心情并不会比我好多少,这时候他们更需要的是理解、支持、肯定,如果孩子觉得有必要并且我们自己也会的话,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个试卷分析和后续的学习计划、自我激励计划。那么同理可得孩子要是考得好了也不能奖励了是吗?我们其实随时可以用夸奖、零花钱、礼物等来表达我们对孩子的肯定和爱。而在考试结束的这个敏感时期,我们如果能更坦然的话,我们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宝贝,你做好了一件你本该做好的事,我为你感到高兴!而如果你恰好很不巧地在这段时间给孩子买了礼物,那我们在送礼物的时候最好顺便告诉孩子:我给你买礼物的原因是我爱你,是你在XX事件中表现得很好。至于考试的事,在这里就不用提了。最后,我们可以用奖惩的方式来促进孩子的学习吗?如果可以的话,怎么做才是恰当的呢?

  在前文我们提到了奖惩的精髓——及时。也就是说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孩子平时每天的表现上。如果某天孩子作业完成得特别好,或者完成作业之后主动看了一会儿书,或者有其他的什么对提升学习成绩有帮助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在我们看到他的作业时候尽快夸奖,这样的效果会非常好,除了对孩子的肌力作用更明显之外还能锻炼我们,使我们更容易看到人(不仅仅是孩子)的好。长此以往,不仅孩子的成绩会提升,我们也更容易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和生活的幸福,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孩子也会从中看到自己的优点学到发现别人的优点,从而使孩子也更容易感受到美好和幸福——这绝对是一个值得做的改变!当我们发现这天孩子在学习上的表现不太好的时候,我们其实也可以有很多更好的应对方式。我们今天介绍一种:它的名字是描述——当我们发现孩子的学习状态不太对的时候,我们只需要描述我们看到的客观现实即可,或许我们可以说“宝贝,我看到今天作业本上的字迹没有昨天的工整哦”或者“宝贝,今天有两个口算题算错哦”再或者“宝贝,现在是六点半,我已经叫你起床两次啦”等等。这里面有三个需要重点注意的地方,一个是我们要控制好自己,只描述事实,不加判断不加预设。比如说“宝贝,再不起床就要迟到啦!”是不好的,这里面就加了一个带有不良后果的预设,可能会让被提醒的人感受到不舒服的。第二是在使用这个描述技术的时候心态要放平,要把我们高高在上的父母架子放下来一大部分,并且心平气和地描述客观事实。第三是这个方法并不是对于每个人都能一次成功的,有的家长可能需要练习很多次,有的孩子可能需要在新的模式下适应一段时间,我们家长要有耐心——孩子也可以从我们身上学习到耐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妈,我考砸了!---北京杰优教育徐老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pu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