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之感

作者: 18a8832248ae | 来源:发表于2015-07-29 19:36 被阅读0次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抵如此。在我看来也许世上并没有围城,有的只是心灵的枷锁。

     主角方鸿渐是个独立有自己的思想,却又不敢直接反对父亲;对世俗看不惯,适应不了却又无法割裂的一个可悲的知识分子,被各种外在的力量推着他自己前进,从不曾追寻自己的道路。每个人时代的人其实都会碰到自己的内心和时代观念不相切合的时候。

     方鸿渐的悲剧是怎么回事呢?在我看来就是内心的怯懦,不敢说不,勉强凑合着过。其实人性的怯懦,焦虑,恐惧这是与生俱来的,只不过有些人敢于挑战,敢于放下尊严去尝试。我正在尝试自取其辱。

    你怯懦,不敢面对现实,那你终将整日活在自己的小天地中,永远不敢追求自我,实现自己的人生意义和价值。

    谁的潜意识中都留有传统教育的痕迹,因为你所处的环境,你的父母,你的朋友对你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要以为你读了国学,你就了解传统文化。不要以为你享受了西方文明,你就是个现代人。我们这代人要做的是自己要在传统文化教育和现代文化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建立属于自己的价值观。既要敢于对传统文化说不,也要对现代文化选择性的吸收。这是处在动荡社会急速发展的必然态度。

      上帝已死,价值观趋于多元化,没有绝对的正确,你的价值观不过是你对这个未知世界的一丝丝认识而已。不要总是用你的价值观去衡量一切。每个人对世界的认识的程度应该也是趋于正态分布的,绝对的错误绝对的正确是极少的,大部分人都是处在慢慢认识世界的中间状态。

      对任何事物,任何思想抱着尝试体验的态度,这是个探索的过程,必然会冲击一成不变的状态,有进也有退,有的进是对的,有的进也许要退回来,那又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总是选择逃避,永不探索,终究一辈子处在围城之中。

      其实对于成熟这个词,我是特别不喜欢的,什么叫成熟,认为自己对这个社会的规则足够熟悉了,有了一部分社会关系,可以控制一部分事和人了,就认为成熟了,那不过是一种拒绝学习拒绝再成长的心理而已。你以为你掌控了自己的人生,其实失控才是全人类的最终命运和结局。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也没有说过人到中年就有成熟一说啊,只是不惑而已,一个人如果有了成熟期,那么必然就会像产品一样有衰退期。拒绝成熟,一直在路上。

       现在观点也只属于现在的我,也许明天我的价值观又改变了,谁知道呢!

相关文章

  • 《围城》之感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抵如此。在我看来也许世上并没有围城...

  • “围城”之感想

    钱钟书先生说,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的人想努力挤进去,而城内的人却想出来。 不得而知,处于这样一个尴尬的没几年婚姻的...

  • 观《围城》之感

    刷空间无意中看到一篇推阅读的话,如果想要了解婚姻和感情就去看《围城》。我对这方面是比较感兴趣的,何不趁这些空挡看看...

  • 围城之感想

    记得钱钟书先生曾说过,婚姻是一座围城,城外面的人想挤进来,城里面的人想冲出去。结婚前,对婚姻充满了渴望,总在憧憬着...

  • 读《围城》之感

    《围城》这本书买来已有大半年了,一直心浮气躁的我,至今也只读了大半。起初读时只觉钱先生的文字犀利幽默,而且读...

  • 读《围城》之感

    1.世界上如此平凡的我们哪有什么天涯何处无芳草,有的只是我们与内心的释怀,又或是与生活的妥协罢了。小说中方鸿渐和孙...

  • 阅读围城之感悟

    看过围城的都会记得一句话:“爱情、职业就像一座围城里面的人想出来,外面的人想进去。” 世间之事大抵如此吧。 主角方...

  • 读《围城》之感0407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书中主要讲的是方渐鸿与几个女子的爱恨纠葛的故事,最后深陷围城而不知突围之处...

  • 心声

    (单位封闭式培训之感想,仅供娱乐) 从明天起 用尽手机流量 读一本留世之作--《围城》 也许我们就能明白 雄伟而又...

  • 3-爱情与面包(三):工作

    工作,不论稳定与否,时间一久总有 “围城” 之感。 而那些离职前夕情绪躁动的逃离,求职时迫切渐重的渴望,却又像是在...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围城》之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csuq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