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春分月
文/玉兰客
又分帘影亲人面,天镜开春半。依稀昨夜入晨时,历历清容犹记、别窗枝。
无由相守何重见?寂寞遥相看。掩帘还把满光移,更合微寒双目、约归期。
自析自娱:
习作依照李煜体试填,双调五十六字,前后段各四句,两仄韵,两平韵,上下阙结句末三字皆顿开,使得句意声韵更加迭宕。
全词凭月怀旧,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抒发微微的凄伤情感。通过清寒的月光,营造一种空灵缥缈的境界,使心有所托,月人合一,情景交融,和谐共生。
上阙起句,着一“又”字,明确交待了这春分月,此前已经来过。今夜,正是春分,旧月重来,舒摇帘影,亲近人脸面,表现得温柔而多情。惊眠的我,依稀记得,昨夜侵晨时分,这轮明月,已经折断我的梦,她清纯的容颜还历历在目。运用“依稀”与“历历”词义对比,表达了一种思月而伤离的矛盾心理。一个“别”字,语义双关,既可以理解为昨夜的月亮就清晰地依偎在窗枝疏影上,也可以理解为明月作别窗枝,而恋恋难舍。至此,上阙嘎然而止,把眼前实景与忆中情形交织在一起,又于追忆中结束,思念而凄伤情感悄然生发。一个“别”字,绾结前文,又开启下阙。
下阙即起,而着 “无由”,乃承起字“又”,对春分月的到来,既生意外,又在物理之中。明月与我虽无约定,却又如期重逢。这个中感情,只有独自品味,因而“寂寞遥看”,不忍久对。自然而然产生疏离之举,即“掩帘移光”。但这一举动既是徒劳的,也是多余的。明月依然在,寂人还独立。无奈之下,只得轻闭双目,暂避月光。情之愈浓而盼之愈切,盼之愈切而见之伤别。下阙,从惊月,对月,再到避月,更加渲染了发生于上阙的怀旧凄伤之情。至此,凭月寄怀,借景抒情已经了然纸上。最后,以“思归期”作结。一“归”字语义双关,既言这一轮满满的春分月终将离去,又盼望新生的月亮如期归来。把复杂矛盾的情感推到顶点,又留下拂之不去的深长思念。
词作的缺点显而易见。首先,是主题不够宏大,只表达一种吟风弄月的小情怀。其次,是表达题旨还失于含蓄,或者说隐晦,自我理解容易,产生通感却难。第三,是谴词还不够准确,造句还不够流畅,双关语义更要耐心体会,也容易产生歧义,从而伤及情感表达。比如,“亲人”,词中是亲近于人的意思,容易理解为最亲近的人。第四,上下阙情景交织,表情线索失之于模糊。
――2019.03.23龙吟水郡草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