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7)
今天是第二期晨读的Day7,进入第二周共读,共读书目为《少有人走的路》,请阅读第二部分「爱」的(关注的艺术)至(冲突的风险)章节。
之前我们已经讨论了爱不是什么,接下来开始思考,爱是什么?
当然,还是要先在脑子里背诵一下,爱的定义。如果忘记了,回去章节开头扉页,背完之后,再接着看。
请在阅读过程中,思考以下问题:
1、
爱的最重要形式之一,是关注,而关注的最重要方式,是倾听。
请在书中,找出“作为父母”在倾听子女时,常见的5种方式。
然后,请找出,书中提到的,为什么作为父母要努力倾听孩子的话?作者提到了5个原因。
以上两个问题,尽量不要照抄原文,而试着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1)第1种是让小孩直接闭嘴,第2种是大人不听,第3种是大人假装听,第4张是有选择的听,最后一种是听每一句话。
(2)首先是要给予孩子尊重,只有他们感受到尊重,才能让他们懂得自尊自爱,他们表达的价值也就越高;其次有时候孩子确实能说出有用的东西来;最后知道孩子们的思想也能对跟他们进行更好的交流。
2、
人生是一场冒险,你投入的爱越多,经受的风险也就越大,而成长,就是最大的风险。
其中,关于独立的风险,作者用了一个词叫“大步跳跃”,经历了大步跳跃,也就经历了一次更巨大的个人成长和飞跃,让心灵更加独立。
那么,请回想一下你已有的人生,有哪些事情,对于你来说,属于大步跳跃呢?
期待你的故事。
好像没太有这一类的事情,一方面是相对比较按部就班,另一方面我父母也会比较能理解我,所以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我是想清楚了再去做,跟他们说清楚原因,他们一般也都会支持,或者至少是先观望而不会彻底的反对。所以我不太有大步跳跃的过程。
3、
关于「投入的风险」,作者举了蕾切尔的例子。
她的典型思维是:“在你抛弃我之前,我得先抛弃你”,而这种思维,就是担心自己的过度投入,而无法得到等价回报,导致心理出现疾病。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造成这种心理负担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线索:从原生家庭入手,比如她的妈咪。
我引用作者在本章最后的一段话,写的太精彩了:
有的人认为,父母为子女经受痛苦与牺牲,是一种殉难行为,甚至是自我毁灭,这完全是危言耸听。实际上,父母的收获可能远远大于子女。
因为童年承担承受过被抛弃的痛苦,不想再次体会,所以总是非常谨慎的拒绝被抛弃,甚至在感受到一点点细微的被抛弃的信号,任何一点风吹草动就会先抛弃他人。
4、
冲突的风险,这部分我想大家都会非常熟悉,里边的很多话,都是大多数中国父母爱和子女说的。
但是,正是因为大多数人对于冲突,采取了错误的方式,导致孩子受到了伤害,而且指责和批评的效果并不佳。
作者给出的方式是:
谨慎而积极的态度。
请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什么样的方式,叫做“谨慎而又积极”呢?
一方面,要以爱作为出发点,尽量的还是温和一些,那这就是积极的态度。那谨慎指的是不能一味的奉承或者就只是嗯,互相的包容,必要的时候也是要进行批评,这样才能共同进步。
5、今日金句:
请摘抄书中你认为最打动自己的金句。
拓展自我界限就如同走路一样,每多走一步或多走一里,都可以逐步对抗与生俱来的惰性,抵御因恐惧而产生的排斥心理。
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体现关注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努力倾听。
倾听者需要暂时把个人想法和欲望放在一旁,努力去体会说话人的内心世界和感受。这样一来,听者与说者便通过语言结合在了一起,实际上,这一过程本身就是彼此自我界限的一种拓展。
如果你具有爱心,而且想帮助对方,首先必须进行自我反省,确认自己的观点是否有价值。“我看清了问题的本质吗?”“我的动机是为对方着想吗?”“我发现了问题的症结,还是出于模模糊糊的假想?”“我是否真正了解我所爱的人?”“他的选择可能是正确的,我是否因经验有限才觉得他的选择不够明智呢?”“我想给所爱的人提供指导,是否是出于一己之私?”真正以爱为出发点的人,应该经常反思上述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