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新华医院治疗腰椎的患者中,有中午治疗一次随当就走的,也有像我和小林这样中午治疗一次,下午还需再治疗一次的。这样,中午的一段时间,大家就需要在治疗室休息,当然也聊天,这时,轮番的,每个人都是主角。
先是小林主讲了一下婆家台州人的能干。在台州待过几年的她观察到那里的老太太除了在家做家务带孩子,趁孩子睡着的一会儿功夫,也要推着小车到工厂门口卖糯米饼之类的糕点赚点钱。更大多数的老人会到附近工厂揽一些计件的小手工活,一刻不闲地做,更不要说那里会算计更会打拼的年轻人。这种挣钱挣钱挣钱的思维模式和做法着实吓到了来自河南的小林,也惊到了小林身边躺着的我们。不知道小林这超快的语速是不是也是受了南方快节奏生活的影响。
十二点多,张姐在电视台工作的女儿奔忙着给妈妈送来午餐,是老太太亲点的餐,杂和面馍馍南瓜汤和几个野菜馅饺子,张姐笑了,“嘿,滋润,这才是我想吃的,以后少给我叫那糊弄人的外卖。”可嘴里香甜的黑馍馍刚咽下,张姐却一声长叹,叹自己不见好转的腰,让人“急嘞横”,大家赶紧为张姐打气,劝她乐观些,小林更是从大姐阿姨直叫到奶奶,连着声的串辈儿,让张姐大笑起来。重新高兴起来的张姐有些得意地拿出手机让我看在北京工作的二女儿每月给她寄钱和祝福的短信。两个闺女都这么优秀孝顺,张姐真是一个教女有方的成功的母亲!
趁着这会儿功夫,小林站在屋子中间给大家读了我前一天在微信上发的《这里的女人们》,读到自己说过的话,笑得捂住胸口,读张姐说的话时,她模拟着辉县人又直又重又快的语气,引得大家都跟着笑起来。刚读完,小林就开心地对我说,“加我微信,转给我哦,我要让我们家那一位也看看”。
快到两点时,又进来一个人来排床位号,我脸朝着墙,听那冷冷的声音就知道是来自辉县的另一个姐,不知她名姓,只知道她在这里已治疗近二十个疗程,一直没有好利索。碰了面从不主动和人打招呼,漂亮的眉毛永远是拧着,清瘦的脸上总是愁容,间杂着恨恨的不甘。有一会儿,大家都不再说话,小林在手机淘宝上找厚实的靴子,我闭着眼儿有点迷糊,猛然间门口一阵激烈的争吵声传过来,在我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的时候,她已经和门口床上的患者“兔孙王八蛋”的骂上了。隔壁休息的韩主任也被吵醒,赶来劝住两个人,另给她找了床位。
事后我跟小林一块反思,我们俩应该在韩主任之前及时地把吵架的两个人劝住,或者更迅速些把她俩矛盾的萌芽掐掉。当然,火是起得太快了一些,一屋子六七个人一时都怔住了。不过,她虽是晚来的又是先骂的人,我并不生她的气,我理解她的痛苦和崩溃。短时间的卧床配合和求医治疗都容易做到,可一日日一月月地不见好,一个四五十岁里外一堆事儿的人,谁又不着急怨烦呢。
瞧,这就是这里的女人们的日常故事,有欢笑有叹息有愁烦。明天吧,明天总会好起来的,韩主任是全省全国治疗腰椎颈椎的名医,积极配合治疗,大家一定会好起来的,我坚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