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7.25 周五 晴
闲暇时拿出儿子买的一本书-《围城》,看了看,觉得文学大家的笔锋就是厉害,与我这种碎碎念,简直是云泥之别。
《围城》是钱钟书先生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具有典型讽刺意味的小说。它风格独特,语言诙谐幽默,又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庸俗腐败。整篇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集中对崇洋媚外知识份子的讽刺,写了一群知识分子的快乐与哀愁。讲真,这部著作我通读一遍也只是一知半解,不敢妄议是非,更不好评判文章的价值观。但钱钟书先生的文笔却给我留下了极深刻地印象,收益匪浅。因此就对此书作一下写作细节的摘记,以作读书笔记。
文章以海外归来的“假儒”方鸿渐为主线,围绕方鸿渐的感情、友情、家庭、事业等展开描述,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景物烘托以及细节的描述,充分反映了人生百态,映衬出人性的美丑。其中最经典的话:“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婚姻也罢、事业也罢,人生的欲望大都如此”。一句经典哲学的话诠释了《围城》的深层含义。
文中多次运用比喻手法,刻化人物心理活动。如,“鸿渐身心仿佛通电似的发麻,只知道唐小姐在说自己,没心思来领会她话里的意义,好比头脑里蒙上一层油纸,她的话雨点似的渗不进,可是油纸震颤着雨打的重量。”这段话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鸿渐被唐小姐误会并对其所说话的心里反应。没心思也来不及领会其意义,但知道话的份量。又如,“这些时,他才像从昏厥里醒过来,开始不住的心痛,就像因蜷曲而麻木的四肢,到伸直了血脉流通,就觉得刺痛。”细微,形象的心理活动。“昨天囫囵吞地忍受的整块痛苦,当时没工夫辨别滋味,现在,牛反刍似的,零星断续,细嚼出深深没底的回味。”用牛反刍这种生理现象描写鸿渐对失恋这件事的体味。文中诸多比喻,把抽象的复杂的心理活动,表达的活灵活现。
而文中语言诙谐幽默中又带着辛辣讽刺,入木三分。方鸿渐无心学业没有得到博士文凭,但迫于父母和岳父的传统观念压力,花钱买了张假文凭以求蒙混过关,这张文凭被称作“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能够遮羞包丑”。这个比喻,把谎言就像一座围城,弄虚作假的丑态刻化的淋漓尽致。
书中暗喻社会现象,人性美丑,只有经历了社会的捶打,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后,才会有深刻的体会,作者的伟大就在于书中人物,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评判,含义幽深,意味深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