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铁上、饭店里、火车站,所有你能想到的各种生活场景中,“玩手机”的人是最常见的。随着互联网时代红利的普及,下至黄发小儿,上至耄耋老者,智能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最主要的精神食粮。
但是,各式各样APP让人眼花缭乱,鱼龙混杂。有些APP非法获取用户个人信息,甚至有些还利用用户个人信息非法牟利。普通APP,比如外卖、视频网站获取大量个人信息倒是无关痛痒。金融类APP,比如说借款软件、理财软件等等,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我们在下载一款手机软件的时候,经常可以获得这样的提示,“XXX需要获取XX权限许可,否则可能无法正常使用”。这些权限涉及图库、通讯录、通话记录、储存空间等等敏感隐私,这真的合理吗?
新京报最新发布了一批涉嫌过量获取用户信息的手机APP,快来看看你的手机中枪没?
他们要权限干什么?
位置是被索取最多次数的权限。地图、网约车获取位置权限是为了方便消费者,这无可厚非。
但是新闻资讯、房产交易、汽车交易等门类下共计18款APP也开启了位置权限。这就点说不过去了,例如建行、京东金融、优信二手车等APP就索取了位置信息。根据《信息规范》,这些APP开启位置权限的行为属于“非业务功能所必需”。
金融APP开启权限有什么风险?
技术上APP可获取偷窥隐私的“后门”
需要注意的是,很多APP,不论是当用户需要时再提示开启权限,还是在一开始就开启权限,一旦当安卓用户开启权限后,该权限就会一直处于“开启”状态,除非用户再手动关闭。这是因为相比于苹果ios系统具有权限“只在APP运行时开启”、“始终开启”、“不开启”的三个选项,安卓系统的隐私选项颗粒较粗,绝大多数用户只能选择“开启”或“关闭”,这意味着一旦授予后,该权限并不会随应用状态的改变(进入或退出使用状态)而发生变化。
这就意味着,不论是正当还是非正当的目的,只要安卓用户向APP打开权限的大门后,APP也拥有了偷窥用户隐私的技术权限。
金融类APP因为涉及用户财产安全,在个人信息获取上更加敏感,稍有不慎就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
大家赶紧看看自己的手机上有没有这类APP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