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写作温暖心灵的文字写作与读书
我们为什么要去读经典?经典对写作到底有什么用

我们为什么要去读经典?经典对写作到底有什么用

作者: 芭蕉绿了 | 来源:发表于2017-02-21 22:39 被阅读4544次

1     经典所具有的一些特质

近日在读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要读经典》。本文并不是该书的读后感,而是借用卡尔维诺对经典的定义,谈谈自己对经典的一些理解。我们也可以根据他的定义,来判断一下哪些作品是经典作品。

我们为什么要去读经典?经典对写作到底有什么用

卡尔维诺从十多个不同的角度揭示了,相对于一般作品,经典作品所具有的一些共同特质。他认为,经典作品本身是“一个自足的宇宙”,它不仅是多次重读的,而且是读不完说不尽的,它永远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你每次读都感到会有一些独特,新颖和意想不到。

卡尔维诺认为,经典于对喜欢它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并且会产生某种特殊影响,构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青少年时期的阅读,具有形成性格的实际作用,经典所提供的经验模式,日后会持续在青少年身上起作用,天长日久,会沉淀为其内部的一种机制。作品可能被忘记,但种子却留在了身上,留在了其精神地图中。

在卡尔维诺看来,经典有先前解释的气息,带着它所经历的各种文化。它能不断在它周围制造批评话语,却也总是把那些微粒抖掉。面对喧嚣的现代社会,经典可以把现在的噪音调成一种背景轻音。

一个人在完全成年时首次读一部伟大作品,是一种极大的乐趣,因人生阅历和经验的增加,他会欣赏更多的细节,层次和意义。他会更加理解那个比现实经验的世界更高一个层级的书本所构成的世界——现实世界发生的只是一个分叉了的可能性,而书本的世界却是这些可能性不断排列组合的总和。

2   经典如何助益人生

任何人的一生,都要面临和处理三大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物),二是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人),三是人与自己的内心的关系(人与自我)。人们所有的痛苦,都是基于这三者关系的不良而产生的。而经典作品,就是阐释人们在处理这三大关系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最基本的人性——善良,美好,纯真,也有丑陋与阴暗。

经典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认识社会。中外古代经典和近代现实主义作品,均是围绕处理上述三大关系展开。人生百味,社会万象,人性之美与人性之恶,在经典作品中均有充分的展现。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经典作品有对人性深刻的分析与洞察,虽是虚构,但富有生活的质感,真实可触。

《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教给我们如何为人处世,如何修齐治平,把握做人的根本;中国四大名著,雨果、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的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在这现实中生存和挣扎的浮世绘与众生相。《鲁宾逊漂流记》《老人与海》则展现了在无与伦比的自然力面前人自身的力量。

这些经典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引起一代又一代人的共鸣。那些人性的光芒,光华灿烂,在暗夜的星空,给我们带来信心,温暖和勇气。而面对人性的阴暗,我们做不到上帝和佛祖那样的慈悲和悲悯,但至少,我们内心会保存一份对光明与美好的向往,而不至于对这个世界太绝望。

经典帮助我们在处理与它的关系中确立自己。读书是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最有效,最简单,最经济的方式。而读经典,则会提升人的精神世界的格局与层次。

在与经典的交流、碰撞,反思、对望的过程中,我们的精神世界会不断丰富、更新与重建,不知不觉中,它会沉淀为构成我们内部机制的一部分的恒定事物。人在与经典的关系中构建了自己,成为带着经典印记的自己;经典在与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塑造了人,而且这种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如果说文化让人有更丰富的精神世界,那么,人文经典则是这个精神世界的主心骨。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阅读经典,是对外部世界的开发,也是对自己内在生命的开发。与杰出的灵魂声息相通,魂魄与共,使人精神成熟,人格丰满,这真是人生莫大的幸福。

经典可以帮助我们从容面对这个现实的世界。面对这个喧嚣的物质的世界,我们有太多的浮躁,无力,恐惧。而经典则给我们定力和底气,是缓解现代城市病的一剂良药。世界吻你以痛,而你报之以歌。经典的力量,就是心灵的力量。武亦姝小小年纪,让人感到淡定,从容,理性,温和,这就是经典给予她的底气和内在的力量。

专业使你成为某种人,而经典使你成为人。经典就如同一块块金子,虽然不能吃不能喝,看似没用,实则最有价值。经典的价值就在于塑造人。经典由于其内容经受时代的考验,为不同时代的人们所普遍接受和喜爱,具有超越时空的非凡魅力,在不同的时代持续流行,丰富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精神世界。

正如一位作家说,“只有经典,才能将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把历史上早已消逝的高贵灵魂的讯号传递给你,把一切的美丽和智慧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虽然我们读的有些东西暂时用不上,甚至永远也用不上。但它会沉淀为一个人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素材,与其他的知识相互作用、碰撞、整合,从而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判断。

3   经典对写作到底有什么用

经典对写作的具体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古今两位名人的例子来看看。

柳宗元是古文大家,文的成就大于诗。他在《答韦中立书》中谈到了自己的写作经验,我们看看他是如何成为大家的。

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                      ——柳宗元《答韦中立书》

柳宗元把诗书礼易春秋这五经作为其创作的“取道之原”,而“旁推交通”的实质就是通过博览来熏陶自己的审美情趣,进一步扩展自己的艺术视野。正是这种对经典的悉心揣摩与学习,不仅使他获得深厚的人格积淀,而且使他的文章气韵生动,风格丰富多彩而又鲜明统一,终成一代大家。

阿城被誉为“动词用得最好的中文作家”。他的文章里,动词和副词的使用,极为熨帖。这应该得益于他少年时从旧书里得来的文字经验。

阿城的文字简洁,洗练,深刻,有力道。但洗练并不意味着单薄,恰恰有着极大的信息量和极强的表现力。这是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是阅尽人间春色后的淡然。

经典对写作有什么用?简单说,经典给我们思想和底蕴。有经典,就会有底蕴,有力度。经典已成为当代社会词语的前提性素材。汉语词汇无限的丰富性与可能性都藏在古文经典里。古文底子是基础,白话文写得好的,如阿城,那是因为古文底子厚,根基深。


读书胜于不读,阅读经典胜于阅读一般文本。如果有同样的时间投入,我们为什么不去阅读经典呢?这是最节约时间的方式。对于经典,啃一本是一本,能以一当十。虽然读得慢,但吸收知识和增长内力的效率会更高,似慢实快。从长远来看,这种阅读,产出更有效,甚至更高效。


上一篇:如何读书,才能更有利于写作

【目录】最后的农业社会的生活,不能忘却的时代记忆。

相关文章

  • 我们为什么要去读经典?经典对写作到底有什么用

    1 经典所具有的一些特质 近日在读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为什么要读经典》。本文并不是该书的读后感,而是...

  • 功利时代,为什么更要多读书?

    为什么要读书,读好书,读宗教、哲学、经典、历史、小说?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呢? 首先,书籍帮我们理解人生。 托马斯·福...

  • 为什么要读经典?

    为什么我们要去读经典,阅读经典的原因在于: 第一,经典质量高,反映的社会问题深刻,对人性的改造、社会发展都有促进作...

  • 谈人文经典一

    我们为什么要读人文经典? 在带着大家一起阅读之前,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读人文经典?回答这个问题,我想从以下...

  • 当我在读《人类简史》时,我在读些什么

    在读过很多书以后才发现,这世间唯有经典无法被读透。为什么有人劝我们阅读经典,我想只有那些经典的书籍才会让我们深入思...

  • 你好好走就是了

    每天读5页书 Day 4 我们为什么要多读经典? 时间自有偏爱,经典永流传。 经典的价值就在于你总是可以从中学到新...

  • 读书|读经

    为什么要读经典?读一读这本书,我们就会找到答案。从哪本经典书籍读起?首先,从《论语》开始。怎样去读经典书籍?不着急...

  • 六大好处告诉你 为什么必须要上大学?

    上大学当然是有用的,不然为什么每年大家都挤破了头上大学,但大学到底有什么用? 有句很经典的话形容大学四年:大一不知...

  • 现在上大学有用吗?看后你就明白了。

    上大学当然是有用的,不然为什么每年大家都挤破了头上大学,但大学到底有什么用? 有句很经典的话形容大学四年:大一不知...

  • 大学生就业难,为什么还要上大学?

    上大学当然是有用的,不然为什么每年大家都挤破了头上大学,但大学到底有什么用? 有句很经典的话形容大学四年:大一不知...

网友评论

  • 竹影飘摇:
    读经典👏
  • 耕夫呓语:您的这篇文章,和我的一篇《阅读杂谈》里的一个小标题重合了,大概是英雄所见略同。但你的这篇文章写的更精细。关于阅读经典,我是粗线条的议论,带有抒情性质。拜读了!👌
    芭蕉绿了: @耕夫呓语 谢谢。您的文章的确更宏观,视野也更广阔。学习了。😊😊
  • 不知道取什么阿:好!
    芭蕉绿了: @不知道取什么阿 谢谢。😊😊
  • 死侃脑壳的老妖婆:高产有高质量!最近大家都厉害啊!
    芭蕉绿了: @死侃脑壳的老妖婆 可能大家都走熟路子了吧。😊😊
  • 沐沐周:经典普遍难读,现在在啃圣经,好辛苦。看了你的文,鼓起勇气继续啃
    芭蕉绿了: @沐沐周 经典啃下来能以一当十。值得。向你学习。😊😊
  • 山儿姑娘:虽然我们读的有些东西暂时用不上,甚至永远也用不上。但它会沉淀为一个人的知识背景和思维素材,与其他的知识相互作用、碰撞、整合,从而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判断。
    赞同!
    芭蕉绿了: @灵魂注定是要独行的 谢谢你。一起坚持。😊😊
  • 红尘黄卷:确实是这样!我从去年因笃信佛教,早晚要默诵《心经》,反复的阅读《金纲经》心灵宁静如水,待己待人常以慈悲!我是做工程的,是最低层的修行者,接触的是世界最平常百态,是经典的力量,让我温柔以待这个世界,能通过人格美好的作者之眼看一眼世界!感恩!阿弥陀佛!
    红尘黄卷: @芭蕉绿了 《心经》为佛教母经,所有佛教经书都出自《心经》,也就260字,书读百篇自通其意!还是你们厉害,我根本就不会写文章,只是一个读者!
    芭蕉绿了: @红尘黄卷 你真的很厉害的!能背佛教经典。我是读都读不懂啊!学习。💐🌻🌻
  • 默默huangjuan:能称之为经典,必有其过人之处。阅历越来越多的我们,读来一定会更解其意~
    芭蕉绿了: @默默与君语 经典是读不尽说不完的。在不同的年龄遇到它,便会有不同的理解和体悟。💐🍁🍁
  • 晦休:經典是我們思想的源泉,智慧的源泉,也是藝術和創作的源泉,更是生活通透悅樂的源泉。所謂經典,是經過了時光的洗禮和沉澱,獨具風華,常讀常新,且有普世價值……
    芭蕉绿了: @晦休 谢谢先生鼓励。说的极好。我收藏了。💐🌸🌸
  • 菩生:芭蕉可以去当个评论家或者考个文学硕博生了,驳辩能力很丰厚:smiley::smiley:
    芭蕉绿了: @菩生 承蒙菩生夸奖。我自知才疏学浅,然而无知者无畏,乱说一气,希望大家不要笑话。😊😊
  • 梅春晓:之所以能被称作“经典”的世间万象,比如:音乐、绘画、书法、建筑、典籍、武学,等等与文化艺术相关的各个门类,无不凝聚人类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而经典的万物,之所以具有普世价值,是因为人类的本性是相通的!它不仅能带给我们以思想、精神、格局、境界,更能在现实生活中给予我们指导和帮助。这就是经典之于我们的最大的意义!
    但是,为什么一百个人同读一部作品,得到的养份和指导意义各不同?期待妹妹就这个问题,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详尽的阐释?!(可不可以在下篇文章中见到这些内容?)
    这篇我收藏了,并转朋友圈了!🌷🌷🌷
    梅春晓:@芭蕉绿了 哈哈,有点这个意思!我一直想写一篇文章《幸福十八层》,大致意思是人的认知在哪个层次,幸福感和心里的世界就会停留在哪个层次。但是,时间和水平所限,一直没写成。期待你有完美的呈现!看好你哟!:blush::blush::blush:
    芭蕉绿了: @梅春晓 不过姐姐的确视野宏阔,看问题高屋建瓴。☀🌙✨
    芭蕉绿了: @梅春晓 梅姐这是给我命题呢。💐🌹🌹
  • 老草:喜欢姐姐这个读书写作系列,受益匪浅😘😘😘。感觉到了难以背书的中年,读一读经典也是一种满足呢🌹🌹🌹
    芭蕉绿了: @老草 我们现在正是读经典的好时候。阅历丰富了,理解深了,也有空闲了。拿起一两本经典,一起来读吧。😊😊
  • 方特罗伊:经典无可取代,高不可攀,古诗词往往让我忘记现实,却有拥我豪情壮志。
    芭蕉绿了: @方特罗伊 谢谢罗伊。古诗词也好,经典也好,总是可以给我们精神与情怀。😊😊
  • 一叶轻雪:写的越来越好
    一叶轻雪:@芭蕉绿了 是实话实说,嘻嘻
    芭蕉绿了: @叶轻雪 谢谢轻雪鼓励。😊😊
  • 字落心欢:经典著作,真的每读一遍,便有不同的感悟,带来全方位的思考和认知!
    字落心欢:@芭蕉绿了 严重认同!:smile:
    芭蕉绿了: @字落心欢 经典所以流传,是时间选择的结果。一代又一代人之所以推崇,就是因为它们有价值,值得反复重读。😊😊
  • 菩拉:写得真好
    芭蕉绿了: @菩拉 谢谢菩拉。😊😊
  • 金博客:腹有诗书气自华,经典会化成你的血与肉
    芭蕉绿了: @金博客的老金 所言极是。😊😊
  • 铁妩:最近的几篇文章都这么给力!观点就不用说了,俺全认同,写得那是有理有据,不得不服。妹妹才情横溢。读经典,是我们不变的追求!👍😊
    芭蕉绿了: @铁妩 谢谢姐姐。姐姐总是给我信心和力量。一起开始读经典。💐☀☀
  • 小苹果_:太好了,我已经尝到阅读带来的甜味,哈哈
    芭蕉绿了: @我说今天会下雪吧 那就坚持吧。以读促写,以写促读。😊😊
  • c530104a9334:因为前人写书没有太多的物质欲,所以往往作品成为经典。
    芭蕉绿了: @季老师 谢谢季老师。的确是用心出精品。😊😊
  • 梅拾璎:“天长日久,会沉淀为其内部的一种机制。作品可能被忘记,但种子却留在了身上,留在了其精神地图中。”
    这是经典书籍带给我的实实在在的作用。
    芭蕉绿了: @梅拾璎 这是真正的读书人的体会呀。💐🌺🌺
  • 滋小然:喜欢!经典的阅读需要静心,耐心和恒心,虽然难,也要坚持。
    芭蕉绿了: @滋小然 你也可以分享的。
    滋小然: @芭蕉绿了 是,喜欢你的分享。
    芭蕉绿了: @滋小然 静心,耐心恒心。一点点蚕食,久必为功。😊🍀🍀
  • f5d010bfb5b9:以前错过了太多的经典书,出来工作后,种种不如意,与其说是现实问题,不如说是自己的书读少了,现在就开始,相信一切都还来得及!
    芭蕉绿了: @李显瑞 谢谢你。只要开始读,永远都不会晚。😊😊
  • 沐十四:书海茫茫,经典足矣。完全赞同!
    芭蕉绿了: @沐十四 谢谢你。一起读经典。💐🍁🍁
  • 彰泥:分析得很细致透彻,这样的好文章必须分享!
    芭蕉绿了: @彰泥 谢谢彰泥。😊😊
  • 一年三班马同学:朕阅了
    芭蕉绿了: @若Perfect 哟,皇上圣明。谢主隆恩。😊💐☀☀
  • 安之腾:之前一直觉得中国的古典难读,是因为每次都心比天高,想要背下来。结果因为太有难度,就一直搁置。
    芭蕉绿了: @升腾的信徒 我觉得可以有选择性地熟读背诵。
    安之腾:@芭蕉绿了 是呀,看了你的文章,豁然开朗。原来自己一直错误的理解了古典,古典本就应该是在读中去发现其美好的,背下来那是之后的事了。
    芭蕉绿了: @升腾的信徒 我们可以先从容易的开始,循序渐进,慢慢来。注重积寸功。💐⭐⭐
  • 52cd234b915b:采铜在精进书中也提到了读经典的重要性,经典,是古人就给我们最大的财富。
    芭蕉绿了: @泰迪的礼物 文章写得好的名人,都不会否认经典。他们都受益于经典。名人都如此,何况我们普通人。与经典疏离,人生会少了一大乐趣。💐🌺🌺
  • f2932c4a1b22:好
    芭蕉绿了: @南宫俊 谢谢南宫。😊😊
  • 步绾:一直说再读红楼,却一直没有开始,昨天看到王蒙说,四十岁后才看懂了红楼的好,想想是该去完成这件事呢。
    芭蕉绿了: @步绾 经典适宜四十岁以后重读。😊😊
  • 梅话三弄:大姐最近佳作连连
    芭蕉绿了: @梅话三弄 哪里有佳作啊。不过是朋友们对我的鼓励罢了。💐🌸🌸
  • 木棉之秋:这样大气磅礴的文章,有什么理由不点赞?
    分析如此透彻入心,有什么理由不读经典?
    余生苦短,我现在就去读经典!谁也挡不了我对经典爱的追随!
    芭蕉绿了: @木棉之秋 谢谢木棉鼓励。我们一起读。读一点是一点。😘😘
  • 王子魚:我喜欢阿城😀这文章写得好!
    芭蕉绿了: @王子魚 谢谢子鱼。晚安。😊😊

本文标题:我们为什么要去读经典?经典对写作到底有什么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dqjw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