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小公园:晨晖里的骑楼与时光回响
2025年11月1日的清晨,南海的风带着微凉的湿润,悄悄漫进汕头老城。我循着导航指引,赶在游客潮未至前,奔赴这场与小公园的早间约会——中山亭、骑楼老街、百货大楼、飘香小食店,三座藏着城市记忆的博物馆,还有傍晚压轴的英歌舞,都在晨光里静静等候。
早上八点,导航提示“前方100米抵达中山亭”。抬眼望去,红柱绿瓦的八角亭矗立在街区中心,晨晖斜照在琉璃瓦上,泛着温润的金光,朱漆廊柱与雕花窗棂在地面投下错落的光影。这座始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地标,虽历经岁月,却依旧透着庄重典雅。
亭下石凳上,几位晨练的阿伯用潮汕方言闲聊,偶尔传来的笑声,为宁静的清晨添了几分烟火气。站在亭中环顾,辐射状的骑楼老街向四方延伸,廊柱整齐排列,像一道时光长廊,引着人探寻深处的故事。
没有急于赶路,我先一头扎进了骑楼老街的怀抱。此时的街道人迹寥寥,青石板路被晨露润得发亮,偶有早起的阿伯骑着单车经过,车铃“叮铃铃”划破静谧,成了老城最温柔的闹钟。小公园的骑楼群是侨乡文化的鲜活载体,融合了南洋风情与潮汕本土特色:花岗岩廊柱刻着古朴纹路,支撑着宽敞通透的廊道,即便日晒雨淋,行人也能从容穿梭;窗楣上的西洋浮雕与潮汕吉祥纹样相映成趣,卷草纹、花卉图案在晨光中尽显匠心。
廊檐下,老店铺陆续开门,杂货店的牛肉丸、腐乳饼整齐码放,老裁缝铺的缝纫机开始作响,新潮文创店的玻璃门反射着晨光,复古与现代在此巧妙交融。我放慢脚步,触摸着斑驳的墙面,指尖仿佛能感受到当年商船云集、侨胞归乡的繁华余温。
逛完骑楼,沿着升平路继续前行,不远处便是南生百货大楼。这座1932年建成的老建筑,浅米色墙体搭配红色窗框,巴洛克风格与中式元素相得益彰,在骑楼群中格外醒目。推开厚重的玻璃门,老式扶梯缓缓运转,两旁的店铺陈列着潮汕特产与老物件——旧收音机、老钟表静静摆放,不用隔着玻璃就能细细端详,仿佛穿越回当年汕头最热闹的商场。站在二楼走廊远眺,骑楼屋顶的轮廓与晨雾交织,依稀能窥见这座商埠当年的盛景。
临近上午十点,肚子早已咕咕作响,导航精准将我引向飘香小食店。藏在巷子里的老店门头不大,却飘着诱人香气,进门便被潮汕特有的烟火气包裹。我点了招牌牛肉丸汤和蚝烙,Q弹的牛肉丸咬开瞬间汤汁四溢,金黄酥脆的蚝烙配上鱼露,鲜味十足。热情的老板娘笑着问我“食饱未”,亲切的语气让人倍感温暖。
填饱肚子,小伙伴们都起床啦!我们便开启了博物馆之旅。上午十点半,阳光正好,第一站来到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馆内的旧报纸、码头工具、商业契约,透过实物与图片,详细诉说着汕头从开埠到发展的沧桑过往。
紧接着走进侨批文物馆,一封封字迹工整的侨批,字里行间满是侨胞对家人的思念与牵挂,让人深刻体会到家国情怀。最后一站是潮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潮绣的艳丽、木雕的精巧、潮剧服饰的华美,每一件展品都让人叹为观止,仿佛走进了潮汕文化的宝库。
中午时分,小公园广场渐渐热闹起来,英歌舞表演如期而至。随着锣鼓声响起,身着彩衣、脸画脸谱的表演者登场,手持英歌棒踏着整齐步伐,棒击声清脆响亮,与鼓点交织成恢弘的节奏。表演者动作刚劲有力,跳跃旋转间,脸谱色彩在灯光下格外鲜艳,尽显潮汕人的豪迈与热情。围观群众掌声不断,孩子们跟着节奏拍手,整个广场沉浸在热烈氛围中。
2025年11月1日的晨光里,中山亭的庄重、骑楼的韵味、百货大楼的复古、飘香小食店的美味、博物馆的厚重,还有英歌舞的热烈,都深深印在脑海里。汕头小公园,不仅是历史街区,更是一部鲜活的潮汕文化教科书,在这里,每一步都踏在时光的痕迹上,每一处都藏着文化的温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