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叶集】第003章 东浮桥不见了
文/赵同
这个红砖砌成的小院子是我奶奶家,院子不大但很规整。这是天津旧时洋人留下的一处寓所,房子共两层,简单地说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联排别墅。房子据说是意大利风格的,但是76年那次地震后房子的前脸被整修了,支撑外沿的罗马柱也就被随之拆除了。奶奶家只不过是这间小楼的一部分,一屋一院一厨房,那间厨房还是后来我父亲用找来的木材搭起来的。
这就是我出生的地方致安里。
致安里的后身有一个影院,叫民主影院。沿着民主影院向前走好像有个理发店,可能叫建国理发店吧?接着往前走是一家饭馆,这个饭馆名字我记得到挺清楚的,叫东升楼,名字记得清楚大概是因为我小学同学的母亲在这里打工的缘故,也或许是我父母的结婚宴席就是在这里摆的,虽然只摆了一桌。东升楼的前面还有一家照相馆,大概也叫建国照相馆吧?也许吧,我记不清了。
这条路后来被扩建了,扩建之后也没显出来多宽,之前也许就更窄了。两侧的大槐树长成拱形,夏天完全可以遮蔽烈日,这就是我记忆中的建国道。既然能被树荫给遮住,想来也不会太宽吧。
儿时的我模糊的感觉是这建国道的尽头是一座桥,至于是怎样知道的现在也无从考证了。直到有一天爷爷拿着个棍子进了院子,那根棍子是给我买的玩具,上面贴着彩纸,中间是红色两端是黄色,棍子的两头还绑着一些金黄色的穗子。这根棍子就是我的玩具,我问过爷爷是哪买来的,他回答我是从古文化街买来的。我又问那古文化街在哪,他回答我过了东浮桥就是了。从那天开始我便知道了那道的尽头果真有一座桥还是一座大铁桥。
经常听见一句话叫“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多是一些年长的人说这句话,意思就是经验比你多,潜台词大概就是“你得听我的”。三十几个年头过来,我发现我也可以对我四岁半的女儿说出这句话了。
与吃盐这句话相关的还有一句,那就是“我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
你还记得你走过的第一座桥吗?我记得。
那年我上小学,一年级。学校也是一座洋楼改成的,只不过这个大洋楼比奶奶家的那个小房子可壮观上许多。后来识了些字才知道那里是袁世凯旧居,那时候我还不会自己上学,需要有人来送,爷爷就是这样牵着我的手送我到这里。
上学的时候还好,我乖乖地进了教学楼。放学的时候同样是爷爷来接,当这双小手抓住那双老手时,这心也就不安稳了。学校的对面就是爷爷说的那座“东浮桥”,上学前就盘算着想过去看一看,这放学了也就总算找到了机会。
可能是我正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诉求,也或者是爷爷的心领神会。我终于可以接近这个无数次出现在我幻想中的桥。还没上桥我就被河堤边的一个东西吸引了,那是一个雕塑,水泥塑的。下面是一个类似于7这个数字被漆成白色的柱子,7的上方是一个造型很随意的红色形状。远远看去像是一颗火炬,但凭我小脑袋里那点儿知识也只能认为那个东西是个装饰物了。爷爷告诉我那东西好久以前就在东浮桥边上了,是为了纪念解放军在这里会师才建造的。我指着这个纪念碑上雕着的字让爷爷给我挨个的念,爷爷竟然念出了“金汤桥”三个字。
不是东浮桥么,怎么又变成金汤桥了?这个疑惑在我幼小的大脑里闪现了一刻便消失了,显然上那座人生的第一座桥比知道桥的名字更加重要。
上桥后我回头看了一眼,看那个水泥雕塑的底座上蹦上去一个小孩,大约比我大点儿。留着个小平头,戴着个小眼镜儿。蹦上去的同时还跟着底座下面的小孩子们炫耀着。三十年后这个小眼镜儿成为我的一位同事,或许是他吧,肯定是他吧?公休时我们讨论起那个地方的旧时光时,他也提起过这雕塑,并且也看见过那个刚看完雕塑就被爷爷领着上了桥的那个孩子。
踏上桥第一步的感觉我到现在还记着,那是“哐当”一声。先前说了桥是铁架焊成的,这桥面是一块块砂石凝结起来的水泥板,板子很厚,每块都大约有半个平方大吧。这一块块厚厚的水泥板从桥的东侧一直铺到西侧。我迈上的那块水泥板已经被风耗损得不成样子,已经松动了,我并没有感觉害怕反而更兴奋,在桥上蹦来蹦去,每当蹦到一个会“哐当”响一下的水泥板上我就会兴奋一下。对此爷爷可是担心的了不得,就这样我从桥的东边一直蹦跶到桥的西边。
站在海河的西侧,这可能也是我的第一次。爷爷指着对岸的一栋大楼,说是大楼不过也就是10层。那栋大楼在我小时候好像是个什么单位,再后来变成了银行,最后的结局就是拆了。爷爷说我1岁多时他用四轮小车推着我来过那栋大楼,大楼前面有块儿开阔地,通风。
就是在那天里,我居然完成了我人生中的第一句整话。“爷爷,爷爷!轱辘掉了!”当然我说的不会有那么顺利,应该是使了半天的劲儿,磕磕巴巴才说出来的。爷爷用四轮小车推着我却没发现车的轮子掉了一个,于是坐在车上的小我发现了并及时告知了。这就又成了我的一个里程碑,爷爷回家把这件事告诉给我的爸爸妈妈,并且还附上一句赞许我的话,“你觉着他傻,他不傻!”
这些都是我的回忆,那回忆里深藏着从也没见过的“东浮桥”,我踏上的那座“金汤桥”,还有现在这座盛大节日就可以开启的“玻璃桥”。那个时候爷爷还没有去世,那个时候我还不知道爷爷只是爸爸的继父,那个时候我还有很多很多的不知道,但我有快乐......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著作权)归作者赵同所有,未经许可任何媒体均不得转载或改变其形式进行摘录。
作者:赵同 (赵同小异)斜杠青年,朝三暮四,比上不足,笔下有余,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不怕折腾,才是人生。
其他作品:《我的爷爷》、《内海梁子》、《槐叶集》、《赵同画画》、《生活偶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