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期间,有一种说法,叫“无川不成军”。何应钦曾写过一本名为《八年抗日之经过》的书,其中提到,1937年到1945年,四川为抗日前线提供了近300万人的兵源。当时全国同期实征壮丁1405万余人,来自四川的兵超过五分之一!
而另一种说法是,8年中350万川军出川抗战,其中64万多人伤亡。
与此同时,四川还为抗战提供了大量的钱粮。在1937年到1945年间,国家支出14640亿元(法币),四川就负担了约4400亿元。
当然,四川是抗战时期中国的大后方,人口众多,物产相对丰富,所以才能提供这些。不过,大后方并非四川一地,之所以会有“无川不成军”的说法,与一位军阀也很有关系,他的名字就是刘湘。
我们先来看看刘湘是什么来头。
辛亥革命时,刘湘已在四川革命,1918年护法战争时,他成为营长。1920年,刘湘被推举为川军总司令和四川省省长。当时他只有30岁。1926年,刘湘参加北伐,通电讨伐吴佩孚,又成为国民革命军的一位军长和四川省政府主席。
刘姓家族当时在四川很有势力,除了刘湘之外,他的一位小堂叔刘文辉(比他小6岁)也迅速崛起——这位刘文辉有一个大地主哥哥刘文彩,上点岁数的中国人可能更熟悉这个名字——为争夺四川的控制权,1932年到1933年爆发了刘湘刘文辉的“二刘之战”。刘湘最终将小堂叔赶到四川的一角,双方罢兵,算是统一了四川。
此后,刘湘遵照蒋介石的命令,又与红军作战。但他为了保留实力,打仗时适可而止,只想把红军赶出四川。
总之,1937年前,刘湘一直在打内战。通过不断招兵买马,他的部队扩充到50万人。这让蒋介石感到不安,一直在想办法裁减川军。而刘湘便阳奉阴违,与之周旋。
此时,“七七事变”爆发,让人没想到的是,刘湘突然发生了180度大转变。事变后第三天,他即向蒋介石请缨抗战,并通电全国,呼吁一致对敌。
1937年8月7日,刘湘赴南京参加国防会议,在会上慷慨陈词近2小时。他说:“抗战,四川可出兵30万,供给壮丁500万,供给粮食若干万石!”这些话得到了当时在南京的周恩来、朱德的称许。
1937年9月5日,成都少城公园内,四川省组织大型活动,欢送出川抗敌将士,刘湘、邓锡侯等将领鼓动士气,连几岁的小学生也流着泪水上场讲话。中国近代史上这感人的一幕,不能不说与刘湘的抗战决心有关。
此后,川军也按刘湘的部署,奔赴抗日前线。不过,川军只听刘湘的,这是蒋介石所不能容忍的,他还在想着“整军”。
蒋介石任命刘湘为第七战区司令,川军被分为二十二、二十三两个集团军。但二十二集团军一到宝鸡,立刻被划归阎锡山指挥;二十三集团军到汉口后,又被拨归第一战区序列,由程潜节制。刘湘很快成了光杆司令。
此时,刘湘的胃病已很严重,但他拒绝留守四川,坚决要求上前线。用他自己的话说,过去打内战,报不上账来,现在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要用实际行动改写不光彩的历史。
刘湘赶到了南京,但蒋介石对他不管不问。
1937年11月中旬,日军向南京进攻。刘湘请求将他的两个集团军调来,保卫南京。11月下旬,二十三集团军打响太湖战役,此后,又进行了惨烈的广德、泗安战役。川军是杂牌军,他们的装备本来就不行,但是在战场上,川军表现得确实十分英勇,子弹打光了就拼刺刀。师长饶国华战死,刘湘十分伤感。
11月23日,正在前线指挥的刘湘胃病复发,被送往医院抢救。
此后,刘湘的病有所好转,但却被剥夺了原先兼的二十三集团军总司令一职。不久,其手下唐式遵派人来索取集团军总司令印信,这对刘湘又是一个打击。
1938年1月20日下午,何应钦来看望刘湘,两人谈话很久。何走后不久,刘湘即去世,所以有人怀疑刘湘是被气死的。
而刘湘的妻子刘周书认为刘湘是被人害死的。刘湘入殓后,刘周书请刘湘的下属三四十人吃饭。众人来了之后,刘周书穿孝服出来,跪地痛哭,称刘湘是“蒋委员长害死的”,希望大家为他报仇。刘周书认为凶手是刘湘手下驻汉口办事处长邱甲,因此还安排人在邱甲来吊唁时将其捉住,要将其枪毙。但最后,邱为其他人所救。
刘湘的死想必让蒋介石松了一口气,此后川军再没有一个“大哥”,奔赴各自前线抗日。
总的来说,之所以有“无川不成军”的说法,一是因为相对于其他地区,四川当时人确实多,有7000万,所以上战场的士兵也多。二是刘湘一死,川军被分散到各处。三是因为刘湘在“七七事变”之后的坚决态度,也鼓舞了四川人民支持抗战。这方面,与山东军阀韩复榘形成明显对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