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镇的第36篇原创文章。欢迎转发分享,未经作者授权不欢迎其它公众号转载。

《我》是杨洁先生的自传,用白描的手法回忆了整个一生。
楼上住着萧红萧军夫妇,三姨夫是叶剑英,父亲曾与周恩来总理一起在法国勤工俭学,只上过几天学,从小被夸“神童”,当然,让她人生达到顶峰的便是那部《西游记》,看这本书,你会看到它的创作过程,艰苦,非常的艰苦。
3年前看完这本书,想写一写读后感,没想到一拖就是这么久,先生已经走了,回忆起那本书,有几个地方印象深刻:
1、 作为导演,要负责统筹剧组1000人的生活起居,在那个什么都要批的年代,那是怎样的一种感受?特别有一次在山顶上,为了拍摄效果,减少路上奔波时间,只能在山上挨冻受寒等老天开眼,没有人支持,没有人给经费,当时有人提出,为什么同时期拍摄的《红楼梦》可以有那么多优渥,而《西游记》也是一样的经典,待遇却差了好几个级别?只记得她描述心里的况味,“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这是我的感受,先生的原话记不清了。
2、 电视剧中那么多的腾云驾雾、翻转腾挪,不用特效,不是不想用,他们也曾到国外学习过,可是那些设备不仅贵,而且国内没有人会用,买了也闲着,就这样,硬是靠着“野路子”闯荡了过来,也许,和她从小跌宕的经历甚至住过延安窑洞有关系吧。
还记得黄袍怪那段么? “由于条件限制,剧组只有一台摄像机。在拍第11集黄袍怪时,有场戏是公主骑马追兔子,摄像师扛着机器在兔子后面猛追,后面是一群助理扛着监视器跟着跑,杨导跟着监视器跑,就为了这一个追兔子的镜头。”崔明伟说。
3、 前11集拍摄终了,市场认可,片子火了,却没钱续拍;最后全剧完成,她却像是做完了一件普通的事情,回到了日常的生活里,原本她有很多剧可以接,有很多奖可以拿,最后什么也没有(没有第一时间拿到与之匹配的奖项),她也都接受了,获得了观众的认可,她知足了,她什么都知道,什么也都放下了,像是回到了小时候,“已经到了深夜,父亲还在娓娓地讲着。他的神情并不激动,但不时声音有些哽咽。每到这时,他就端起酒杯,喝上一口。我知道,爸爸是在掩饰他的感情。”
昨天,她,终于做回了那个父亲怀里的小女孩。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注:崔明伟:29岁进86版《西游记》剧组,当年的他演过小配角,也当过武术指导,虽然身兼数职,但在他看来,“大家都这样,这点辛苦不算什么。”

相关文章:http://www.jianshu.com/p/60f61b7ca598
越平静,越汹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