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写好学校布置的作文,便来问我修改意见。浏览后,我和儿子说他的作文描写的部分太多,自己所想的太少,并提出我的修改意见。
听了我的几条修改建议,儿子不是很开心,说他已经写了300字,不想再改了。我问儿子是否要坚持他自己的看法,儿子说确定不做修改。结果,作文本发回来,老师的评语和我给出的几乎一样,他不得不苦着脸花半天时间在修改作文上。
还有一次,老婆送儿子上书法课前问他是否带好写书法的工具,他说准备好了。叫他再看看袋子再确认,他说不用了,已经检查过。谁知到了书法班门口儿子才说袋子没有毛笔。无论他怎么哀求,老婆都狠心地拒绝。
当孩子坚持他的观点时,很多家长朋友直接的做法是和孩子讲道理说服孩子。因为作为成年人,我们的确知道好坏优劣。但是孩子不然,他们很多时候是由本能在驱使行为,他们想的事情就是省时省事完成作业任务,然后玩他想玩的。
当孩子自我安排不当,出现丢三落四时,家长们像个救火队长一样,从家到学校来回穿梭,给孩子带去忘记带的课本,本子,笔盒等等。这种类似的行为直接弱化了孩子的责任感,模糊责任界限,视父母的付出为理所当然,滋长自大情绪。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有两招。一是和孩子说清楚权责。无论多小的孩子,我们都需要培养孩子的权责意识,清楚家庭成员的角色。梳理清楚这一点,很多亲子交流的矛盾便缝纫而解。很多孩子能够把家长“耍”得团团转,很多时候就是家长对孩子的无底线疼爱让孩子造成他是家庭中心的错觉。二是尊重孩子的决定(涉及生命危险的除外),告诉可能会出现的后果,这个后果他自己需要承当什么样的责任,同时告诉孩子,如果不良后果出现时 ,那些你能够帮忙的,那些你不能够做的。
如果孩子确定要坚持他的看法,那就让他执行。当孩子因不听家长的建议而出现问题时,严格按照双方的责权约定行事,没有通融的理由。家长不需要唠叨伤神,孩子也不需摩擦推脱。
一般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成,孩子很快就会习得权责意识,为成为有当担的社会公民打下契约精神基础。










网友评论
三个字从小到大就像根植于基因里边。
有这样的父亲,您的儿子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