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间从来本《古代文化常识》小册子中看到一个词“衣裳”,现代汉语中“裳”字读音读作“shang”。这也是大家都公认的观点。不过我这本册子中看到的读音却读作“cháng”。
突然发现,这个读音与另一个字“常”字读音一样,都有“cháng”字音。再细看,发现这两个字还是形近字,都有“尚”部,只是“常”字部首是“巾”字部,“裳”字是“衣”字部。
于是我萌发了一个问题:在这里“衣裳”读音与“常”字有什么关系吗?
学贵有疑,疑问是开启知识的大门的钥匙。有疑问,更重要的是要寻找解决疑问的答案,这样才能真正获得知识。这也是从干国祥老师《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中受到的启发。干老师在书中要培养学生思维的能力,这何尝不同样适用于教师的教学研究中?
带着疑问,我开始了解疑的过程:首先“衣裳”一词,现代指“衣服”;而在古代是“衣”和“裳”的意思,“衣”指上身穿的衣服;“裳”指下身穿的衣服。
“裳”字古文字形体像一件衣服,“尚”表声,尚有崇尚义,反映古时人们崇尚服饰。本义指下身的衣服,表示和衣服有关。

而“常”字字形

“常”是“裳”的本字,本义是“穿在下身的衣服”;也泛指衣服。“常”字由“尚”(表声)、“巾”(表义)构成。“裳”是“常”的一种“或体”。后来“常”借为“恒久”“经常”“普通”等义,两字才有了分工。
原来“裳”字和“常两字”真的有关系,“常”字是“裳”字的本字,怪不得读音有相同的地方。
那么“裳”字又是如何从“常”字那里独立出来的呢?发展的过程又是如何的?“巾”在古代有头巾,帽子的意思,“衣”部和“巾”部这两个部之间是否也有一定的联系呢?这些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的去寻找答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