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成长?那是你内心的一个尺度。你能够感觉到你的成长,你内心知道你会成长为什么样子,就好像一颗树籽,无需指导,也会成长为一颗挺拔的大树。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成长为自己最好的样子。
遇见新教育,走向成功就又多了一条捷径,无数的草根明星成长了起来。他们的成功给了更多的人成功的动力。这次,有幸继续参加新教育培训,仍是收获颇丰,每次的学习都是成长的契机,总会有一丝冲动,总会从中迸发出急于成长的火花。
这次的培训与以往不同的是,参与培训与叙事的老师都来自一线,他们的交流各有特色,或文采飞扬,或细心有爱,或善于创新,或智慧机智。从一线走到台前,需要很大的勇气,更要需要付出许多努力。这也让我陷入了深思。
今后如何做?
一、变被动为主动
我们要变“不得不”为“我愿意”。作为教师的我们到一定阶段会有一定的职业倦怠感,这会导致我们不愿意进步,维持现状,抱有一种差不多就行的心态。我也有类似的经历,刚上班时的自己热情澎湃,会为了备好一节课而费尽心机,常常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会遇到瓶颈期,缺乏上进的欲望,有时会推掉放弃一些成长的机会。今天,张硕果老师的一席话点醒了我,我们要专注于一件事,身心合一,不想过去与现在。专注学习、专注成长。只有自己有愿意成长的欲望,才会尽力去做,才会做好,总之,每一次活动的历练都是在为成长奠基。
二、学习一直在路上
经历的越多,你会逐渐发现自己欠缺的越多,需要学习的东西越多。世界那么大,学无止境,参与发言的老师,我最羡慕的是她们的文采,如诗般的语言,文雅而舒适,让人忍不住有想读书的欲望,因为,我深知这来自于她们的积累,对书籍的热爱,新思想、好文采通通都来自于书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她独特的魅力,有我们可学习的地方,就像我们的彭老师这次之所以能够脱稿叙事,就来自于她无数次的练习,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也是她总能脱颖而出、做好每件事的前提。
三、要有接受新事物的勇气
说实话,我是一个不喜欢创新,不喜欢接受新事物的人,可能打心里就觉得自己做不好,而限制了自己的思考,没勇气去做,但是,反过来想想,越是新事物越具有挑战性,越锻炼人,自己也不一定就不行。新教育九大定律中有一条“说你行你就行”。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尽力试一把,也许就成功了呢!人都有惰性,做的差不多可能就觉得可以了,我们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再进一步的勇气,常问问自己,还能不能再往前一步,让自己的进步空间更大。
成长是自己的事,认准目标就要努力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