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一来,同事就兴奋地分享了“表达能力非常重要”的消息,在选择线上哲学课程时,同频道的都是各名校赫赫有名的教授,都有各种市场上畅销的书籍,在试听课程中发现,同样的内容,有的教授讲得引人入胜,想要一直听下去,会立即付费,并且听完之后,能够回想起相关的片段,对生活产生积极的指导意义;而有的教授,表达的方式就比较枯燥、干巴、照本宣科的感觉,听不下去,会立即放弃。也许,有的人善于文字表达,有的人善于口头表达,而后者,总是在不经意间就获得了他人的关注。
然后我们就顺势讨论开了对当下短视频内容的看法,一致认为某音推送的内容不值得消耗时间,为了吸引眼球的恶搞、按剧本演戏的场景、夸张的表情与煽动的语言、低俗的内容等,总是会在不留神之间,就推送到眼前,如果无意识地停留了一下,后期还会推送更多相关内容,也不排除有一些优质博主发布的高质量内容,但是极容易被淹没在垃圾内容之中。而且,即使是刷了一个小时,放下手机,刷过的优质信息也被多余的无趣信息挤出了记忆,甚至,会感受到一种空虚。因此,在短视频平台上,周末时间充裕之时,会搜素一些输出有价值内容的博主,平时偶尔刷刷,也只从“我的关注”中进入,观看相关被筛选过的内容。
另外,像同事的方法一样,会选择在课程频道,通过试听的方式,筛选出适合自己的教授级别的专业老师,付费购买课程学习有深度的内容。其实,这样的付费学习,既能够节约出随意刷短视频的而不知不觉溜走了的时间,也能够避开无营养内容的干扰,针对一个模块,进行深度地学习。她分享,听力是对记忆最敏感的器官,同样的一本书,自己看完,能够记住的内容寥寥无几,但是听一位专业老师的讲解之后,能够在记忆中留下鲜活的印迹,产生更深远的印象。
对于常用的软件,无论是短视频,还是自己专注的某个app,总是会无意识地点开,被信息牵制着去看,每天在一次、两次、三次.....的无意识引导下,就花费了时间,并且这些碎片化的消息又会干扰你的专注力,无法留出大块的空白时间。刚刚,把某个每天都情不自禁地点开的APP放到了一个隐藏的文件夹中,增加了打开的步骤,似乎,还有效,还未点开过。其实,点开与不点开,对结果几乎毫无影响,甚至,经常点开还会被瞬间的信息干扰而容易做出错误的操作。
在信息泛滥的当下,如何对蜂拥而来的信息进行甄别、筛选,如何避开无营养的信息,如何减少被动信息的干扰,是当下时代的我们每天都必须去应对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