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亲子教育教育教师园地 孩子福地
孩子问起“死亡”问题,家长如何引导教育

孩子问起“死亡”问题,家长如何引导教育

作者: 悦来越好1 | 来源:发表于2018-02-02 10:49 被阅读31次

先说些题外话,快过春节了,讨论“死亡”话题,多有人会认为不太吉利,但事关教育,刻不容缓。有些事情,还是越早明白越好。

下面言归正传。

“人为什么会死?”,这是一个10岁的孩子向她妈妈提出的问题,妈妈不知如何作答。于是,向我求助。

这几天,孩子一直被此问题困扰着,情绪也比以往低落许多。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个听起来很沉重,实际上很正常的“死亡”话题。

多年从事幼儿死亡教育研究的台湾高雄师大教授、教育学博士张淑美,曾在她的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儿童在4岁左右就会产生死亡的概念,如果无法得到父母或老师的正确引导,容易对死亡产生错误认知,进而产生负面情绪,影响一生。

所以,适时地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不但有助于消除其对死亡的误解、恐惧,还能让其更加认识生命的可贵与价值。从而更加懂得珍惜生命,感恩他人。 因为懂得珍惜生命,才不会轻易自残,更不会残害他人。

那么,如何对孩子进行“死亡教育”呢?

第一,唯有父母正视“死亡”,孩子才会视其正常。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死亡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

生老病死,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人生常态。 生和死,犹如一枚硬币的两面。

看待“死”,应该像看待“生”一样。若孩子问及,父母应当对此实事求是,科学解释。反之,谈“死”色变,避而不谈,或者含糊其辞,只会让孩子对此产生误解。

唯有父母正视“死亡”,孩子才能正视“无常”。

第二,根据性格,巧妙引导,科学解释。

孩子对死亡的态度大抵分为两种:一是恐惧。二是游戏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性格,对此加以引导。

性格外向的孩子,遇到困惑通常都会表达出来。这时,家长要对此进行引导,并做出科学解释。比如,死亡是生命的进程。就像自然界中的花开花落,人人都会经历。

性格内向的孩子,不轻易向人表露情感,面对困惑,喜欢自己琢磨,以致造成认识偏差。对于这些忌讳的话题,父母甚至要主动适时和他们探讨。 比如,他有困惑,他可能自己上网去查,在这个过程中他可能因此被误导。

如果不能正确地理解死亡,就很难认识到生命的可贵。甚至,视生命为儿戏。

总之,无论是直接教育还是巧妙引导,最终都要落到生命短暂可贵,应当懂得珍惜,并努力创造价值这点上。

否则,虽然活着,如同行尸走肉,人生也将毫无意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问起“死亡”问题,家长如何引导教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eysz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