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绍:
5月6号,永澄老师在微信推文碎片化信息有效处理的共创活动中,发出了社会化共创的招募的邀请,通过“碎片化信息如何管理”这个问题进行切入,大家一起进行实践和共创。
看到招募信息我就赶快积极的申请报名了,现在,我和一大群积极的伙伴们已经一起共创实践了两个多礼拜了。
这其实是一次【目标达成】方法论的一次具体实践,这是永澄老师在费心打造的另一个目标达成产品,想想可以和永澄老师一起经历这个全新产品的打磨,这真是一件超级有价值有成就感的事情。
从碎片化信息管理演化到一元化笔记再到赋能循环,每天感受到各种高能。短短两个礼拜,不知不觉收获良多,今天稍微陈点一下我使用一元化笔记获得的10个价值。
1.释放一切
那天我在群里说:今天写的时候,突然有一种感觉,一元笔记写下来是一种释放。
永澄老师说这是一元化笔记的四个核心感受之一。
一开始,这种体验总是get不到。释放,感觉好难啊,总是挥之不去,任务太多了,时间马上来不及了,我该怎么办,焦虑。
现在用一元化笔记本,想到什么就马上记下来,有纸有笔没有障碍,来不及做、事情太多、好难,不管,都写下来。好写完了,再看,我现在有什么资源,可以做什么,给事情排重要、优先度。好了这个去做。做的时候不想其他,做好了回来看。
释放是觉察,然后是接纳。
撞撞跌跌的用这个方式一点点的持续去践行,看到自己欣喜的改变。
2、这样做
我们常说,我们知道一个大目标就好了,然后就踏踏实实的关注在当下这个事情里。可是为什么即使这样我们也很难做好当下这一刻呢。
是什么在阻碍了我们。
希望自己继续把一件事情做下去,通常有三种状态:【再来一个】【把这个做好】【这样做】。
最好的方式是【这样做】。
当我说【这样做】的时候,我感受到里面似乎包含了这些细微的要素:
1)这件事情有人在指导我
2)我只需要按照标准、步骤去做就可以了
3)路径清晰,进展可控
这样的感受出现在我学习一个体育运动或者舞蹈之类的时候,我学习老师的标准动作,每个动作有标准、步骤,安心照着学就可以了。既不担心要创造什么动作,也不会用想着要多久才能学会,因为心里是笃定的,照着做我就会学会的。
所以,我要【这样做】。
3.你本来就丰盛
那天被礼物砸中,永澄老师说要带我玩个游戏,于是有了一段群内语音教练过程。
对话结束之后,这是我当时的感受:
那个厉害的高人就是自己,而这个自己是老大带我走了一趟探索之旅。
突然好像内心暗暗长出了一点点力量在发芽。
意识到这个,感觉人生好像都不一样了。
【我本来就是】
原来我就是那个可以做的很好的我,原来我就是那个“在指导我”的这个人。
我好感动。
4.重要的不是状态,而是行动带来的改变
我常常觉得状态不好的时候,就没法取得进展,一定要调整自己的状态。
可我现在明白,状态再好,如果没有行动,永远不会有改变。
不管状态好不好,重要的是一点一点去体验,去行动。
而一元笔记就是让我们开始那个最小行动的行动,只要启动行动,就有机会演化下去。
5.Be-Do-Have
我们不是Have-Do-Be,不是因为有了才去做,
而是Be-Do-Have做了才有。因为我本来就是这样,我去做,就会得到。
6.忘记目标
当我们做目标制定的时候,要很明确目标,要清晰目标。
但是当我们开始执行的时候,需要把目标忘掉,因为如果你一直想着这个大目标,你会焦虑的不得了,你会觉得天哪,要多远才能走到,怎么才能实现,注意力和专注力都在这些干扰因素上,什么也做不了了。
目标设定好之后,就跟自己说,好我知道了,然后就忘记它。
接下来,就每天问自己,今天我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要搞定一个什么障碍,完成一个什么样的挑战。
当下做好,未来才会来到。
7.学习是识别偏差、纠正偏差、掌控偏差的过程
以前对学习的定义是,把不会的学会。
现在我对学习的认知是:这是我在某个身份下不断行动的结果,这是一个识别偏差、纠正偏差、掌控偏差的过程。
我们一生处于学习中,各种出现的偏差,情绪波动,我们去察觉去调整,掌控偏差,直至往前一步,再往前一步。
因为我们本来就拥有这些,学习是纠正偏差。
8.情绪是挑战和能力的差异组合
放松、焦虑、掌控感,其实都对应了挑战与能力的关系。
情绪是挑战和能力之间不同偏差组合的体现!
当我很焦虑,其实是因为挑战太高而能力不足。
以后,当我有情绪的时候,就从这个角度来察觉,体会、对比。
从情绪中看到现状,了解偏差在哪里,从而可以有调整方向。
9.演化逻辑
人的内在认知存在非连续性,客观世界是连续性变化的,但是思维方式很难马上变化。所以也会体现在,我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仿佛一直没有什么样子的成果,但是突然有一天这个东西就实现了。
我手画了一张曲线模型,想用这个模型来表示我的理解:
虚线的小曲线是一个个任务,实线的大曲线是核心算法,右上圆点是目标。
为了方便自己理解,我把虚线小曲线看成初阶努力,实线大曲线看作高阶努力,两者都不可缺。
用演化逻辑达成目标的步骤:
1、设定目标方向
2、初阶努力+高阶努力,持续演化:
初阶努力:任务拆解,每做完一个任务的时候,启动www和ebi工作算法反思,用优化后的算法进行下一个任务(虚线小曲线)。
同时高阶努力:将整体目标进行[动力、能力、激励]上的抽象,寻找并接近核心算法(思维模型)。
有了核心算法的指导,就能保持任务们在曲线轨迹中发展不至于跑偏。
核心算法非一成不变,随着任务进展发展到更高层次,对核心算法也需要迭代,抽象更高级更匹配的思维模型来指导,迭代出另一个大曲线。
3、如此反复、迭代,演化,直至目标的达成。
10.人生,体验是最核心的驱动
为什么要用手写笔记呢,直接用印象笔记不行吗?
不不不,这个本子不是用来存储的,是用来创造的。
本身写下来的这个过程,就是一次次的体验。
每一次回看的时候,就回到了当时的那个场景,
而人生,就是由一次次的体验形成创造,形成我们的人生。
所以,一元化笔记本其实是一个赋能循环工具。
不断的体验,
感受到丰盈的自己,
继而能感受到【这样做】的力量,
继而能实现,做好当下这件事,
做好一件当下的事,又做好一件当下的事,
就到了未来。
期待成为那个【能够轻松搞定新挑战,让自己上新台阶】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