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失去自由与孤独一样,有一种苍穹下的窒息,有点恐惧有点无助。像诗中少女,一入宫中深似海,永无自由之日。
近期遇到一位从台湾过来的新邻居,有时从他的话语中,感受到独自一人在陌生城市里的孤单无力感。
很庆幸自己活在开明的男女平等的年代,自由选择工作、婚姻和生活。
【赠内人】唐•张祜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唯看宿鹭窠。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意译】
朦胧的月影掠过宫门和树木,一双媚眼只盯着鹭鸟双栖的小窝。在孤灯边,拔下斜插在头上的玉钗,拨开了灯芯救出扑火的飞蛾。
【品读】
唐代选入宫中宜春院的歌舞伎称“内人”。她们一入深宫内院,就与外界隔绝,从此和自由、幸福绝缘。
这首诗题为“赠内人”,其实并不可能真向她们投赠诗篇,不过借此题目来驰骋诗人的遐想和遥念而已,颇具有浪漫情怀。
月亮的影子,仿佛一道痕迹,从禁门移动到宫中的树冠上。这反映月下之人在百无聊赖之中伫立凝望已久,又从光阴的流逝中暗示此人的青春虚度。
宫人此时,正目不转睛地盯着那鸳鸯成双成对栖居的巢穴,渴望自己也能有一个安居之所,而不是在宫中这样空旷的地方,独自凄凉。
这种孤独之感到了深处,容易生发出对于万物的怜悯,希望它们能够享有自由,而不是像自己这样将年华困守在宫中。因此,宫人拔下玉钗,将那扑飞到灯中的蛾子解救出来。
从整首诗歌来看,诗人匠心独运,不落窠臼,既不正面描写她们凄凉寂寞的生活,也不直接道出她们的愁肠万转的怨情,只从她们中间一个人在月下、灯畔的两个颇为微妙的动作,折射出她们的遭遇、处境和心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