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家人们大家好,我是你的老朋宴群。
今晚我们相聚的美妙时刻又到了。
上一节我们主要分享了,受害者的三角循环模式。
今天我们来分享来自父母的伤害和不完成原生家庭的功课,都是有那些表现。
上一节接近尾声的时候,我曾经重复过,在孩子0~6岁时这段时期,孩子的信念,价值观,自我的定位,自我身份的判断.会逐步定型!
可想而知,有多少的问题会处在原生家庭!
所以不完成与父母的功课,不完成原生家庭功课的人,只能成为命运的牺牲品。
我分享个.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作为案例
一位化名叫王萌的人,毕业于北大的留美.硕士,
断绝和父母的来往6年,
连续12年没有回家过年!
他在媒体上,发了一篇万字文,来控诉自己的父母对他的伤害!
从表面上来看,他的父母的培养,王萌又是北大毕业生,又是留美,又是硕士,
我们就觉得,王萌已经是很多人羡慕的了!
但是王萌的内心,还是怨恨父母!
他感觉,在他少年时代,一直受到父母的伤害!让他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
我们一起来听听王萌的苦衷!
在他34岁的时候,甚至找不到,疗愈心理创伤的方法!
他控肃自己的母亲说:妈妈没有完全接纳他,
在她两三岁的时候,把他打扮成女孩,让他受到了心里的创伤!
本应该穿短裤的集体活动,母亲让他穿长裤,在穿长裤的时候,没有尊重他自己的想法。
在学校里面,遭到了同学对他的非议。
同学们笑话他,父母没有及时的安抚他,却漠视他在学校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
感觉被学校的同学欺负了,
也得不到父母的支持,
小时候不会剥鸡蛋,被亲朋好友取笑了多年,
他的父母不但不帮助他,反而与他人一起奚落他!
当他考上了北大以后,父母到处宣扬他的成绩好,父母说他的孩子怎么好,那么好,
父母的这一个举动,让王萌感到很反感等等……
他觉得,父母对他的这些控制和伤害,最终他在2012年,觉得忍无可忍,发了一封万字的决裂书,
拉黑了与父母的联系!
决断了.和父母的关系。
王萌是34岁的一个成人,我们来看,他的处事沟通.是一个成人吗?
他真的,已经活在了自己的,自由的命运里了吗?
还是依然限制在,原生的家庭创伤里面,不能自拔呢?
如果那么一个憎恨父母的人。有了自己的婚姻以后,他又会怎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呢?
王萌遭遇的这些.在很多人的眼里也许根本不算是什么?
真的都是父母的错吗?
我们假设一下当王萌结了婚,有了孩子,他的行为模式。
他会跟他的父母刚好相反?
还是会变得和他的父母一样呢?
此时我想每个人心里都有了答案!
因此我们回头来看,
无论你现在表面上是多么的优秀,
如果不完成你和父母的功课,不完成原生家庭的功课,
命运就是像旋转的铁笼,你仍然在笼子里面奔跑。
那我们回过来讲,到底.什么才是接受父母的功课呢?
就是无条件的接受他们吗?就是去无奈吗?就是没有办法,那我们就这样是这样吗?
不是的!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不完成原生家庭的功课,通常会有以下几种表现。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我们成人之后,是怎样被原生家庭所束缚的?
第1种表现是,在我们童年中.觉得自己缺少父母的爱,
缺少关心,缺少认同,但我们成人以后,我们仍然要想去寻找
我们就是想去寻找父母,想去寻找那个权威的认同。
所以当我们成人后,我们的内在仍然处于非常弱小的孩童状态。
我们渴望来自一个权威的爱,
我们会在关系当中,在事业当中,反反复复的去寻找认同!
因此…这种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很强烈的依赖!常常委屈.无助的感觉!
他们总想去找一个.能够无条件爱他的人!
总想有人对自己所包含,总想把自己当成孩子!
但是你会发现,如果你要在关系当中反复的去寻找认同!
找一个无条件爱你的人,
甚至不停的.去陷入不同的关系,
一段一段的关系,就这样反复的去验证,
这条路走通的可能性.基本为零!
为什么呢?
因为对方也无能为力,
他也没有办法不停的接受你去测试,
去测试你到底是不是爱他的!
每个人对爱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男女之爱,
和父母之爱也是不一样的,
你会发现,最终没有一个人,能够满足你内在.对爱的那么深的渴望,没有人能填补你那么深的匮乏。
第2种表现是,这些人怨恨自己的父母,
他们认为,是父母让自己不能变得更好,
他们怨恨父母,和责怪父母的时候,怨恨父母没有正确的对待自己,怨恨父母把你送养了。暴力的对待你!
冷漠的对你,虐待你,对你不公平,奚落你,嘲笑你,挖苦你,没有给你力量等等……
或者怨恨父母之间的行为,
怨恨父母之间不够亲密啊,不够完美啊,怨恨父母之间互相伤害。
怨恨父母的结果会怎样呢?
结果会形成一种怨恨的模式。
就这样慢慢的就形成了,一种怨恨的,受害者模式,
心目中的抱怨,心中的恨,冷漠,和愤恨,它在不停的累积,
积累在哪里呢?
积累在,你的身体里啊!
你的身体里承担了那么多的垃圾,那么多恨的能量。
你每天带着这些恨,带着这些抱怨,带着那种用眼角去看别人的眼光。
当然走到哪里,
这种抱怨都会表现出来的!
他会让你逐渐变成一个爱抱怨的人,这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不是你的父母怎么对待你?
而是你变成一个抱怨的人!
这样的话,你开始失去力量,同时,因为你的抱怨,你会引来源源不断的,可以抱怨的事情!
就会产生更多的不公平,更多的忽视,可好让你维持在,你那个抱怨者的角色里,
因此你会发现,受委屈的人,她永远会受各种各样的委屈,
会受.各种各样的排挤!
受各种各样的.不公平的待遇!
在一段关系当中,他也会不停的抱怨伴侣,
因为伴侣肯定是.永远不够好的!
父母都没有做的那么好,你现在找回来了一个伴侣。
怎么可能比父母还好呢?
所以你的伴侣也肯定是不够关心你的。
你总是觉得伴侣不够用心,不够懂你,不够浪漫。不够激情。不够美不够帅。不够温柔。不够忠诚.不够有钱。不够幽默,不够含蓄,不够开朗。不够开放,不会做家务。或者只会做家务,不会照顾孩子,不会做饭。或者是只关心孩子。不会聊天.或者是太唠叨。等等……反正就是他人不完美!
所以,如果你的模式,还没有把童年那段经历释怀,现在你仍然会去,重复这个模式!
他们之中,也有人会觉得,自己不够好的原因是父母,所以他们会避免跟父母接触,
同时想要证明给父母看,
让父母知道.是父母错,
很多人喜欢挑战那些高难度的事情,做最难的工作,
迎接最难的挑战,去最远的地方,让的生活变得更加坎坷,
很多时候,他只是在做一件事,
那就是想要证明给某些人看,
但是有意思的是,他找的那些事情,对他们来说往往是很容易失败的事!
他让自己更加容易面对失败。
同时更加远离,触手可得的成功,和财富!
也就是,他会刻意的,把自己的人生过得很艰难,
这就是因为.他没有办法去化解,没去疗愈童年的经历。
因为他那个怨恨还在。
第3种表现,跟前面两种相反,
他还是一个巨婴。
他们觉得说,我还需要父母啊,父母曾经对我很多的控制,我只能依照父母的意志去做事情,我习惯了啊!
现在他不能没有父母,
他没有主见,缺乏力量,
她认为,他自己是没有能力去做决定的,只能依赖权威来决定!
所以他们做事需要被允许,需要等待,
他们害怕权威.又渴望权威,
关于巨婴的还有一类。
我们讲的那一些,是他没有在反抗。
还有一类,他现在还在反抗,也就是什么事情他都反抗。
看上去自己是很独立的样子。
所以他愿意选择那些离经叛道的人生。
看上去很独立,像是自主做了选择,
其实只是换了个方式而已,
他们只想和父母选择不一致就好,
其实他们还是在秘密的牢笼里。
第4种表现是害怕父母失望,他想要去替父母承担。不停的给予父母,害怕他们失望。想为他们做各种各样的事情,
期待他们能够幸福和快乐,
期待他们婚姻能够改变,
有的想要为家庭去承担那些债务纠纷。
分享个案例:杨女士,为自己的父母做了很多事情,
他从一开始挣钱起,就每月定期的给父母一笔钱,
后来他的日子慢慢的变好了,
手头也变得更加宽裕,
他给父母支持也更多,
只有杨女士内心明白,
做这一切,驱使他的不是爱和责任,
而是想从父母口中得到一句肯定和夸奖!
他想要听到父母需要的请求,他想要来自父母的认可!
认可自己比弟弟更好。
有的人终其一生为父母做的所有事情,
其实内心只是想说,当我对你们好一点,你就能够表达对我的认同!
我就是一个典型的这样的例子!随着练习能看到自己的惯性模式,在一层层破除!
我身边也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人,所以我们得觉察自己才能了解自己。
第5种表现是,会无意识的去复制,
用处于潜意识里的忠诚去复制父母的情绪,
复制父母的焦虑,愤怒,紧张,抱怨,恐惧,复制,一方对一方的恨,长大后还会转移到自己的伴侣身上,
如果你的父母亲.相互憎恨,
而你又同情,支持其中的一方的话,你去看看你的亲密关系,很有可能仍然在重复这样的故事!
有人甚至会复制父母的痛苦,复制父母的命运,
复制他们的疾病,复制他们的噩运,
也有人问.为什么不去复制好的东西?
而去复制那些痛苦?
其实父母也给了孩子很多好的东西,好的信念.?和快乐的东西!
但是,当父母受苦的时候,
如果孩子同时受苦,
内在的良知,会让他觉得平衡些,
所以你可以去看一看,每当一个人的内在动力已经被决定了,命运的车轮就在这个轨道上,周而复始的运作,就这样,一个人的命运基本就这么定了!
因此对大多数人而言,并没有自由可言!
所谓的自由,只是如同老鼠在笼子里奔跑,但他并不自知,这是一个笼子而已,
当有觉知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命运其实是重复的,
或者是刚好相反的重复,那也是一种重复。
因此父母和我们的关系并没有那么简单,
父母为什么会成为现在这个样子?
他们也有自己的父母啊,
并不只是我们是受害者,
他们也是上一代的受害者啊,
当我们成为父母的时候,这种重复也会出现在孩子身上。
我们再分享个个案,
案主,有四.五十岁,他很痛恨他的母亲,
因为他的母亲常常控制他,
疗愈的过程中.案主得知了,她的妈妈也非常痛恨,妈妈的妈妈,也就是这个案主的外婆。
因为外婆也是这样控制案主母亲的,
所以看上去.这三代是一模一样的循环!
于是就问这个案主,你有孩子吗?
案主回答,孩子已经18岁了,
问:是不是想控制自己的孩子呢?
案主不假思索的回说,非常的控制自己的孩子。
家人们这样的案例.在生活中也很多很多。
我们时常会觉得自己是受害者,
但是,如果我们不明白家族系统的原理动力,我们就不光是受害者,我们还是那个加害者,
我们不光是加害者,
我们还是家庭的这些悲剧,这些动力的传承者,
因此我们需要去超越原生家庭的束缚!
我知道,我这样分享.会超出了部分人的认知,当然也会引起很多家人的共鸣!都是最好的!
本群就是我们共同成长的群,不管您是怎样的视角,宴群都愿意聆听,在本群分享出来.我们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下面说说今天送给家人的礼物,
通过上一节课的礼物,你应该就找出了,自己是受害的角色?还是迫害的角色?还是拯救者角色?还是多个角色?
今天我们回观,去觉察,长大后,在你的亲密关系,亲子关系,人际关系?和事业当中,你常扮演哪个角色?还是多个角色?
你经历过怎样的故事?
从经历中.有没有发现了什么?
根据你自己的情况去把它分享出来!
好了家人们,我们今天就分享到这里
谢谢你的聆听!这些大家!
那我们下堂课再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