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于旅行的需要与渴望远远超出周围人的想像,我心里有时感觉我们骨子里可能有些像吉普赛人,喜欢到处流浪。
从开始工作,经济独立之后,我跟福福周末就没闲着,那时没有私家车,我们骑自行车,坐公共汽车,坐火车。从两个人变成三个人,我们只要周末、假期有时间必定外出。有人说孩子小,没法带出去,其实这不是理由,我们因为带孩子出去玩儿,用坏了两个婴儿小推车。孩子也习惯了在路上,所以只要一上车就睡着,一点都不闹。记得孩子两三岁时,一次我们一站一站坐车沿海边旅行,其中从歧口村到黄骅市的路程我们坐上了一辆小公共汽车,大家拥挤地坐在破旧的汽车上,车开动之后更是可怕,汽车因为排气管太破了,一路上发出巨大的轰鸣声和振动,再加上拥挤和炎热,我当时特别担心孩子会受不了,会哭闹。但没想到孩子一路上睡得那叫一个香,没受任何影响。我记得走到半路,可能司机也觉得排气管不行了,开到海边的盐碱地时,司机把排气管卸下来扔了出去。
从小孩子跟着我们天南地北地跑着玩儿,也练出来了,吃、喝、住、行好的、差的都能适应,碰到差的忍一下就过去了,碰到好的就好好享受一下。记得孩子小学时带他去新加坡半自助,旅行社订的酒店是宜必思,自助早餐非常棒,好吃的琳琅满目,我们每天早上都吃的饱饱的,再出去玩儿一天,现在想起来当时吃早餐的情景都还挺好玩儿,hx用肠和面包片每天都要给自己做一个巨大的汉堡,然后满足地张大嘴咬下去。有时候出去玩儿找不到合适的宾馆,只能去小宾馆凑活住一下,早饭在外面地摊儿上吃一碗丸子汤,我也觉得味道特别鲜美。我觉得吃饭不在吃什么,吃的时候感觉好就行。记忆中第一次坐火车去海拉尔,夏天的晚上海拉尔的街头还是挺凉的,当时到处黑黑的,路边一个老太太亮着个电灯,在卖手抓羊肉,热气腾腾得从锅里捞出来,我现在都还记得那个现煮出来的肉的香味。住的最惨的要数hx上初二的暑假,马上初三了,我们准备让孩子吃点苦,去青海湖骑行,一天晚上住在路边一家小店的帐篷里,没想到晚上下起了大暴雨,好在我们住的不是地上的帐篷,是在一个大石炕上铺了被子和褥子,外面扎了一层帐篷,帐篷布四面固定在地上,也就是晚上我们床下、脑袋旁边不远处都在下着雨,其实就是睡在外面,但把雨挡了一下,半夜雷声阵阵,还是有些瘆得慌。这些都成了我们美好的回忆。
旅行成了我们的习惯,记得孩子初三时也一样周末、假期,只要学校不上课,我们就会带孩子出去,当时已经有了自己的车,更方便了,周末只要有一天,我们就要去郊区住一晚,玩儿一天。高三也一样,高三的寒假,我们一样从北到南地绕了一大圈,一个假期飘在外面。一模前还出去玩儿了一趟。其实旅行并不会影响孩子学习,反而对孩子的学习有一个调节的作用。开车在路上时,孩子该学习学习,到玩儿的地儿就玩儿,相当于中间休息,晚上宾馆里该学习到几点跟在家一样。孩子反而不会觉得学习的枯燥和乏味,也不会觉得旅途劳累,两方面互为放松。当然,前提是该学习的时候一定学习,要有很强的自控能力,这是一个长期的培养和良性循环的过程。
一提起旅行就刹不住车,以前玩过那么多地儿都没有写过,只是脑子里一些零星的记忆,一些好玩儿的片段和镜头,有时看看以前的照片能记起来一些。有时间应该把这些写一写,也是一种回忆的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