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决定通常被两种微妙的短期情绪影响:曝光效应和损失厌恶。
曝光效应是指我们更喜爱自己熟悉的事物,在一个有趣的心理学实验中,实验人员为受试者冲洗了两张照片,其中一张是测试者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另一张是测试者在镜子中的形象,结果显示受试者更喜欢后者,而他们的妻子或丈夫更喜欢前者。显然我们更喜欢镜子中形象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对他更熟悉(每天我们照镜子看到的就是这样的形象),而我们的伴侣则相反。
损失厌恶是指在损失和收益的绝对量相同的情况下,损失带来的痛苦是收益带来的快乐的2~4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巧妙的实验,将拥有学校图标的咖啡杯,随机送给半数的受试者,当问及未拿到咖啡杯的受试者愿意出多少钱购买时,他们的平均回答是2.87美元,同样的问题问那些已经拿到咖啡杯的受试者,得到的答案是7.12美元。
如果将人的这两类情绪,曝光效应和损失厌恶结合在一起,就会对当前的选择形成强有力的偏见,因为你比较重视熟悉的事物,而且不想失去已经拥有的东西。
为了克服以上偏见,让自己在做决定时更客观,我们需要跳出自己的内部视角,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进行转换,从外部视角为自己的抉择提供不一样的信息。:
1.时间维度的切换:10-10-10分析法
该方法要求我们从三个不同的时间范围对自己的决定进行分析,假设我们做了某一个决定,10分钟,10个月和10年后我们会如何看待这个决定?举个例子,你暗恋一个女孩儿,你不知道该不该向她表白,你非常紧张,害怕被他拒绝。那么你可以想象如果你表白了,10分钟后你可能会如释重负,觉得自己表白了也就没有遗憾了,10个月后,也许你会和女孩儿快乐的在一起,或许你也有可能和其他女孩开始了新恋情,10年后,也许你早忘了这件事儿。所以这样看或许你应该去表白。当然这并不代表用长期的观点作为决定的先决条件,或许你更在乎被如果被拒绝后连朋友都做不成的尴尬,采用这个方法只是确保你在做决定前,短期情绪并不是拿出声音的唯一来源。
2.空间维度的切换:从当事者转为旁观者
另一个方法是将自己抽离,把自己的情况在脑海中转移到别人身上,想象如果是自己最好的朋友遇到了这种情况,我会怎样给他建议?当你把自己作为一位观察者的时候,也许你才能看到整片森林,而不是几颗树木。英特尔总裁安迪格鲁夫在决定放弃存储器业务时,便采用了这样的方法,他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我们的继任者会怎么做?"他把自己转移到了一个观察者的位置上,情况就豁然开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