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它的提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精髓,在与主观主义、经验主义斗争的过程中,用中国成语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所作的高度概括。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1941年5月19日,在延安干部会议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时,他第一次详细阐述了“实事求是”的内涵:“‘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此后,在党不断成长的过程中,“实事求是”思想不断继承和发展,成为党长期坚持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纳入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贡献。毛泽东为什么能提出“实事求是”?从已经出版的毛泽东著作中寻找“实事求是”一词,最早见于1938年10月14日,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共产党员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又是具有远见卓识的模范。因为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完成确定的任务;只有远见卓识,才能不失前进的方向。”六届六中全会批判王明错误路线、明确肯定毛泽东领袖地位,“是决定中国之命运的。”在这样的会议上提出实事求是,意义十分重大。这之后,1940年1月,在毛泽东重要的政治代表作《新民主主义论》中,毛泽东探讨中国向何处去、怎样引导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之路时指出:“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决不能解决问题的。”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上作《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时,第一次解答了什么是“实事求是”。这之后,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经常谈的一个概念,也成为党的会议和文件经常提出的一个要求。虽然,实事求是的概念是毛泽东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来,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解答的,但这之前形成实事求是的若干元素,伴随着中国共产党成长的脚步一直在积累和成长之中,毛泽东是其突出代表。毛泽东能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实事求是,与此前积累和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四个方面的基础密切相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