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效率是否高还和情绪有关?对,如果不能控制好情绪,再好的学习方法也是白费。为啥?因为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很深层次的情绪活动,而情绪通常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学习新技能的能力。
《有效学习》一书在第二章中介绍到,学习活动是一套系统化的过程,也是知识管理的活动。很多大人都认为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可能有这些原因,首先是没有对学习概念整体的清晰认知,其次是没有找对相应的学习方法,而最重要的是没有做好学习过程中的情绪管理,强烈的情感会让我们无法投入学习活动。
你是否有同样的感受呢?如果情感上感觉不舒服,我们就不能投入的做事,如果压力大,我们的头脑就没有办法安静,不断有研究表明,情绪体验也可能会降低学习效果。成年人都有如此大的感受,何况在小孩子呢,那如何帮助孩子调整与学习活动有关的情绪呢?
1、调动自我效能的能力
很多育儿的理念中都提到,鼓励孩子比惩罚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动力,这就是运用了自我效能的能力,它是进行情绪管理的有效方法,对学习中必然遭受的挫折是一个有效的缓冲。
人都越是有信心,就会专注投入,所以引导孩子说,“我很糟糕”,而要教会他对说“我还在继续努力”,从而帮助孩子赋予他对自己能力的信赖度,让其有种一定会成功的感觉。
2、刻苦努力是学习活动的必经阶段
认知科学家说,学习活动就是一个充满困难和挣扎的过程,一定会激起人们不适的感觉,人们需要凭自己的力量学习,才是长远来看提升学习能力的最佳方式。
很多家长都会觉得,让孩子去做事总会做的乱七八糟,还不如自己做的又快又好,就选择自己去做、去承担。要明白“超级妈妈”对孩子并不是件好事,永远不要替孩子做任何他自己会做的事情。
如果父母花时间训练孩子的生活技能,并允许他们通过实践技能来培养责任心和自信心,孩子就会掌握有价值的人生技能。
3、情绪管理还要考虑到外界因素
你有没有对孩子说过,别人家的小孩子比你做的好之类的话,孩子听完后是不是会情绪低落呢?
人是社会群体难免会产生来源于外界的人或事的压力,成人都有嫉妒攀比之心,何况是孩子呢?
家长在培养孩子能力时也要关注孩子所处社会化的一面,当他遇到情绪低落时,要客观地帮助他分析问题,积极地做出引导,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
知识和情绪都是一个正反馈的过程,当我们懂得的越多,就会越自信,我们理解得越深,就越需要开放式的学习活动,希望家长在培养孩子时多关注孩子的情绪管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