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VS美

作者: 柳丝长长 | 来源:发表于2020-08-18 10:47 被阅读0次

米国与美国

我们称呼美国为“美利坚",而日本则称它为"米国","米利干"。从这个两个称呼中,似乎高低立判。

米和美,这是两个很容易就能看出高下的词。

米,粮食的一种,尤其是东方,这是日常的主食,必吃的主食。米国,听起来一点也没有逼格,反倒有点贱格的意思。

中国为什么用美?为什么要把这么一个寄托着无限羡慕之情的词给这个大鼻子国家?这是有一定的历史原因,既有外交上的尊重之意,也有美化两国感情之盼,更是国力衰退后的一种历史沿袭。

“美国”这个称呼其实是从民国开始的,以前并不这样叫。

有人认为“米国”是日本人发明的,其实不然,这是我国最早对美国的叫法,后来被日本人继承了过去。

经历史考证,在大清朝的时候,对美国的称呼就有好几种。例如“花旗国”、“米国”、“米利坚”、“美理哥”、“亚美理驾洲大合众国”。从这里还能感觉到大清朝虽然梳着大辫子,但腰杆还是蛮直。

“花旗国”的叫法,是美国正式与清朝交流之前,根据其国旗的特征翻译的。民间则沿袭这个习惯,把来自美国的事物,统统冠以“花旗”二字,例如“花旗银行”,“花旗参”等。

鸦片战争以前,清朝都是按照音译,给其它国家命名。从上述的名字中可见一斑。

到了鸦片战争以后,国力衰微,羸弱的清政府,便开始想尽办法迎合西方列强了。

从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望厦条约》中可以看出这种演变。

“兹中华大清国、亚美理驾洲大合众国欲坚定两国诚实永远友谊之条约及太平和好贸易之章程”当时清朝还称美国为:“亚美理驾洲大合众国。”后来则完全改变,不仅美国,包括英、德、法等西方列强都有了一个好听的名字。

说好听一点是为了“表达善意”,说的不好听就是奴颜卑膝。通过为别的国家起名字,就知道我们的腰杆挺的硬不硬、直不直!

想当年,我们的老祖宗称近处的国家为蛮,远处的国家为夷,看看下面的列表,对于名字的演变,也可略见一斑:

西班牙-西哥特,卡斯提尔王国

意大利-罗马帝国

葡萄牙-苏维汇,波尔多伯爵领地

比利时-比列格

荷兰-尼德兰,巴达维亚共和国

法国=高卢

英国-布列吞

德国-日耳曼

俄国-基辅罗斯

捷克-波西米亚

匈牙利-阿瓦尔

罗马尼亚-瓦拉几亚

保加利亚-保加尔汗国

塞尔维亚-尼什

阿尔巴尼亚-伊皮罗斯

希腊-拜占庭

瑞士-魏尔海姆共和国

梵蒂冈-教皇国。

从国家名字的演变,到进口产品的名字,奔驰、宝马、路虎不胜枚举,一股魅劲儿在里面时时显现。

至今日,拜托我们赠送给米国的名字,人家是越来越美,越来越坚了。可我们那些翻译家们,从骨子里流露出来的一股奴才劲儿,真让人汗颜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米VS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guh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