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电脑上写小说,修改时,从头到尾至少再重新输入一遍,并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有计划的或随性的修改。电脑的功能很强大,这会使我们禁不住采取“修补”的方式修改小说,但这种在文本中这儿一处、那儿一处的插入式的修改,其结果是修改后的小说读起来有一种东拼西凑之感。而且即使是一些很小的修改,其影响都会波及整部小说;如果作者从头到尾将小说再输入一遍,将更容易产生这样的影响。
编剧家史蒂芬·费希尔强调:“写作就像做菜一样,它不是一个单一的、可以一口气完成的过程。你不可能走进厨房,然后就徒手做菜——你首先得完成一系列非常具体的事情,而且只能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完成:你得先剥大蒜,然后将大蒜切成片,再切洋葱……而这些过程都得分开完成。你不可能走进厨房,拍拍手就炒菜;同样,你也不可能‘拍拍手一口气’写完小说。”
将这一比喻应用在写作实践中,就是指修改小说要进行两三次,每一次修改集中解决一个方面的问题。例如,如果一个角色的举止和对话给人感觉不那么真实自然,那么你可能得集中精力解决该角色的行为动机问题,你可能还得集中精力通过场景反映人物情绪,或通过人物对话的情境将人物的身体活动串联起来。将注意力放在某一个目标上有助于你集中精力,而且其他方面也会随着这一方面的改变而自然地有所进展。
在《小说创作访谈录》的一次面谈中,小说家、教师简·斯迈利说,她让她的学习小说创作的学生克服他们的各种“逃避的借口”。她认为这些借口是一些起阻碍作用的“自我逃避,它们使这些学生不愿花时间仔细琢磨他们小说的主题或人物”。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发现冲突很难解决,因而常常以很好的借口逃避它。然而很多作者在小说中也会逃避冲突,即便他们知道有必要将某个角色推入一个决定性的冲突中。
如果这听起来很像是你经历过的一次逃避,回顾一下小说中那些即将爆发冲突的地方——那些角色可能会奋起反抗或辩护的地方。这些是不是冲突全面爆发的情节?或者你的角色很巧妙地躲过了冲突,撤退到他们自己的私密思想世界里?是否有另一个角色恰巧在此时敲响了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