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在朋友圈看到宝一中取消面试的通知,脑海中突然间就冒出来了一句话――于无声处听惊雷。虽然前几日偶然间看到过教育部网站发布相关的信息,但当这种变化真真切切要改变我们既定的计划时,这样的消息对于备战已久的家长和孩子来说不啻于是晴空霹雳,孩子很受伤,家长很无奈。
儿子今年小升初,他好学上进,自信满满,一直向往要去教学环境和条件好一些的学校上学,并且也上了一年的专业辅导班,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六年级下学期,因为对他学习态度方面表现的不满,我吓唬他说不准再上辅导班,儿子还言辞恳切地给我发信息央求保证要继续去上。虽然儿子很累也很辛苦,寒冬酷暑栉风沐雨从不间断,每个周末都要牺牲一天玩耍的时间,但是天性贪玩的他从来没有抱怨过,每次都要早早坐车去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历次的模拟考试基本上都处在中上水平。这给了儿子十足的信心,他始终认为自己考取宝一中是志在必得。因为补课期间中午只有一个小时的吃饭时间,为了不让孩子来回折腾跑着坐车太累,又想让他尽量吃的营养丰富一些,一到周末,我和老公基本上都是围着孩子在转。孩子上课的那一天,我都是大清早买好菜、肉和水果,提前做好午饭,赶儿子中午下课,和老公开车给他把饭和水果送到补课的学校。看着儿子吃完,在车上休息一会儿,等他去上下午课,我们才回家吃饭。可以说,为了孩子能接受更好的教育,我们是全家总动员在做努力。相信有和我们相同做法的望子成龙的家长也不在少数。更有甚者,我身边有不少同事,每个周末都不辞辛苦带孩子从县区赶到市里来上培训班,也是为了让孩子能顺利通过面谈考试,顺利上一所理想中的学校。
7月12日面试开始,11日晚上教育部门突然间就发出了取消面试的通知,那种失落的感觉好像就是养兵千日攻城大战迫在眉睫,将士们摩拳擦掌箭在弦上,却要让你鸣金收兵,举手投降。又像是训练有素备战竞赛的运动员,万事俱备跃跃欲试,在即将上赛场的那一刻,却突然通知你比赛被取消。那种内心的无语、落差和窝火真让人意难平,最主要的是还无处发泄,无处说理。孩子更是灰心丧气,还需要我们给他安慰和鼓舞。我们一方面要先说服自己接受变化,另一方面,还要安抚好受伤的孩子,不能让孩子失去对学习的信心。孩子泄气松劲,备受打击,觉得自己的辛苦和努力好像都白白浪费了,我们也只好用“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这样苍白无力的话来安慰情绪低落的他。
如果说从一开始就不抱任何希望,自然也就不会有失望。问题是你还没上场,就被宣布了退场。虽然不见得学校通过面试来招生就科学可行,但是在目前生源扎堆的情况下,这也算是相对公平的一种招生方式,能给努力进取的孩子一些机会。如果考不上,那么他就会知道自己和别人有差距,无话可说,只能认命。如果考上了,就是给孩子一些鼓舞和动力,看,我还挺不错,在这高手如云的队伍里闯了过来,我还需要继续努力才不会落伍掉队。即使是失败,也应该是败在战场上,而不应该是在上场之前就让你缴械投降,这总归是让人心里很不爽的。
心里不痛快,自然就有了疑惑,如果觉得面试招生不妥,相关部门和负责人员为何不早一些调整政策呢?面谈是去年就开始实行的政策,发现它不合理,这一年的时间都不够去更改调整吗?非要等到最后一天最后一刻!真的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一年笔试,一年面试,这次又是随机,那从开始直接不允许报名不就完了吗?干嘛这么折腾人呢?网报,审核,抽号,领准考证,让孩子一次次过关,让家长一次次闯关。 尽管现在社会发展迅速,但优质教育资源还是相对匮乏,民办学校的费用高昂,动辄每年几万的学费,一般工薪阶层的家庭要省吃俭用才能负担得起,可每年还是有很多的家长和孩子趋之若鹜、前赴后继。为什么呢?因为教学质量高,学习氛围好,孩子都愿意去,家长也乐意花这个钱。现在独生子女居多,既然有择校的机会,哪个家长都希望孩子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哪个学校好就想去哪个学校,包括我们也不例外,只要孩子自己努力,就不想给他留下一点遗憾。
教育强则国强。其实内心更希望国家能均衡资源,加大对义务教育阶段,尤其是对公办学校的建设和投入,促进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和全覆盖,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校,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这样自然也就不会有择校、招生等问题的衍生。但愿当政者能考虑民声民意,逐步健全完善各项教育制度包括招生制度,不再让更多的孩子受伤受挫,不再让更多的家长费心劳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