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参加了360读书会,和伙伴们读了一本很特别的书,一行禅师的《你可以不怕死》,读完后,突然对生死有了通透的认识,对好多话有了入心的理解。这也是死亡教育的最好课程。
一直以为佛教就是迷信,听完一行禅师的讲解,知道那些深涩的名词背后,其实也有科学原理。他说在大自然中,不存在生死。一朵轻盈的白云在头顶曼妙地飘荡,一会儿云聚合在一起变黑了,天阴了,落雨了。那朵云不见了,变成淅淅沥沥的雨。雨落到湖里、海里,经过太阳的高温蒸发又变成了云。在不同的处境里,他的外在形象变了,但它的真相就是水,水没变。这就是佛教所讲的,从表象到实相,只是不同形态的转换,没有消失。所以不必执着于一朵云的消失。
他讲的这一现象,其实就是我们初中学过的知识,水遇热蒸发,在天空聚合成云,遇到合适的条件就是雨,这是水的一种转换循环,也是它的科学原理。他通过这个告诉我们,一切生命都如此,草木枯荣,四季的轮回,周而复始,人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死也如此。
云看不见了,但雨是云的延续。这让我猛然醒悟,我的母亲走了,我们不就是他生命的延续吗?未来当我离开这个世界,我的孩子不就是我生命的延续吗?多么开阔豁达的理解,这是自然规律,而且从这个里我看到了万物真正的平等。
所以,以这个维度来看生死,可能就没有那么痛彻心扉的悲伤了。相反就会坦然接受,既然我是母亲生命的延续,母亲已经走了,我要做的不是陷入悲伤不能自拔,而是要活好自己,把母亲没有活出来的那部分,我替她活出来,珍爱自己的身体,珍爱自己的生命,让自己活得昂扬蓬勃,充满活力,做好我这一站的生命接续。能这样去看待生死,活的也就更清醒通透,担起自己的责任,少悲伤,多做事。
而且一行禅师的描述,还让我们直观地看到众生平等,人的生命与天上的白云是一样的,白云会经过雨雪水的转化,人也如此,我们看不到白云了,不会悲伤,是因为我们知道它以雨的形式存在,人也是如此。只是转换了一种存在的形式。
当我们知道了生命的真相,我们还会害怕死亡吗?我会向死而生,无所畏惧。作者说无惧即至乐,而要做到无惧,必须要洞察生命的真谛。这就需要每个人修持深观,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精进,在学习中提升认知,在学习中宽阔心胸,在学习中明了生死是怎么回事,就会无畏无惧,内心长出勇气,有条不紊的去应对。因为想要活好自己这一世,对眼下的生活会更加珍惜。
作为云,要活出你的洁白飘逸,活出你的千变万化,作为人,每个人天生都带着使命,做你擅长的,做你热爱的,不断地深耕,不断的超越,放下纷争,放下内耗,把精力聚焦在有意义的点上,穷其一生去努力,每个人都能实现自己。看清生死的规律,就会放下那些内耗的事,集中精力成长自己。
知道了生死的真相,就会无所畏惧,就会倍加珍惜,就会放下计较得失,想方设法擦亮自己,活好自己,这才是生命的真谛。
知道了死亡是怎么回事,把这些做成一门课程,早早的告诉孩子,也许能激发他们觉醒,就不会有那么多孩子想不开,做一些傻事。而是去更好的学习,努力去实现自己。这也是这词阅读的意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