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看微博视频,正好刷到以前看过的一期演员马伊琍参加的访谈节目。对这个演员的印象仅限于影视作品和曾经她那霸气的“且行且珍惜”的发声。那期的主题是《女人为何要作》,整期看下来,她非常的有主见有想法,说话条例清晰,倒是出乎我的意料,这期的主题也很有意思,作为现代女性不是应该一日三醒嘛,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谈谈“作”。
节目一开始,嘉宾各自对“作”的定义说了自己的理解,马爷的字面解释很有意思,作是理由不充分的折磨对方的行为,这种行为也包括把自己搭进去。这也就是说,这是个靠自杀来杀敌的行为。
女人作是一种本能。我和马伊琍的小时候有同样的买鞋经历,现在想来都能当笑话讲,但估计我爸妈当时打死我的心的有。小时候,好像是小学,爸妈带我去现在巨川金海岸对面曾经叫“万里鞋店”的地方,当时没有商场,人们买些都是去这种鞋店。我小的时候有个习惯非常不好,大概是父母溺爱的缘故,喜欢什么东西自己不表达的,非要对方猜出来硬塞到我的手上我才高兴。父亲的一个老邻居当时在那个鞋店上班,人家看到我们去了非常热情,一双一双的鞋给我拿给我试。无论我喜欢不喜欢,我都不说话。当时万里鞋店还是非常不错的大鞋店呢,质量好样子多,我没有买上父母只好带我去旁边其他的鞋店碰碰运气,其实第一家鞋店就有好多很好看的,但我就梗着不说,到了后面,越逛越泄气,越逛越沉着脸,最终白逛小半天,什么也没买上,双方都不高兴。我印象里,和父母逛街买东西,大多是一起去,但回程一定是我气呼呼的远远走在前面,把父母甩在后面,任他们怎么喊我也不理的那种。仅仅就是因为,我嫌他们没有猜中我看上的东西。现在想想,自己太作了,做我的父母太不容易了。
女人作与不作其实是和所在的组合有关系,作是被对方惯出来的。作的程度因人而异,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她所处的环境和位置。像在家里,我们被家人当作小公主惯着疼着,自然会多作一些,但像在职场里,谁会让着你,我想在家再作的人,在外人面前也要有所收敛吧。
女人可以作,小作怡情,但是要知道界限所在。随着年纪的增长和经历的事情增多,我早就不是当年任性毫不讲理的小姑娘了,在生活里也会和父母撒撒娇和老公作一作。但因为心里有对方懂得换位思考,知道作一作可以促进感情但不能过分,如果过了界搞得没法收场就真的“作”茧自缚了。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