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最后一天,寒潮裹挟而来,冷冷的风敲打着窗花。
我在父母家书房围炉午读,出来续茶时,猛地撞见父亲正围着薄膜纸,坐在老式的竹椅上,低着头顺从地让母亲漂染着满头的白发。我正想打趣在母亲面前不可一世的父亲也有低头的时候,却瞥见母亲的发根处也有无数的白发掩饰不住跳跃出来,和下半截染过的头发黑白分明。我鼻子一酸:什么时候,母亲也老成那样?
时间是腐蚀剂,腐蚀了我们的容颜、发丝,还有记忆。
五年前的一个冬夜,在少年宫等待学声乐的儿子放学的时候,我接到M君电话,说有个很好的题材很好,愿不愿意听听。彼时《温州一家人》正热遍中华大地,M君说这个故事比温州一家人还要精彩,一下子吊足了我的胃口。好吧,听听就听听吧。读者遇到好书,作者碰到适合题材,都是难得一遇。
这个题材就这样走进了我的生命中,让我心甘情愿用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去磨砺、滋养这颗含在蚌中的沙子,期望有一天能砺出一颗圆润的珍珠。
幸好有M君陪着采访,足迹丈量过很多地方,国内有上海、广州、东莞、香港、西安、延安、洛阳,国外有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其间,生活就像万花筒呈现的景象,光怪陆离,我既和西班牙社会名流共餐,也抱过法国贫民窟里的孩子。无数次背着行囊脚步匆匆,深入到时间的缝隙里,追寻人生的意义,充实和空洞交替出现。在拥挤的人流,在空寂的午夜,感受着生活的荒诞和艰辛,感受着生命的无奈和匆匆。
前年某一天,M君来电说,那个和我同龄的体育老师去世了。我的眼前浮现出一个阳光健硕的青年,当年是他接待我们采访,非常热情。没想到他从确诊癌症到去世只有短短的三个月,来不及和尘世告别,匆匆去了天堂。他生病时,妻子腹中的二胎已有六月,随着他的离世也流掉了。我们闻之唏嘘不已,为生命的脆弱。
在此书付梓在即,又闻书中人物原型逃婚女孩的妹妹遭车祸离世。我和逃婚女孩吃过饭,她原本可以嫁给公务员,因受不了相亲的老套选择了逃婚,在东莞密集的人流中当一个打工妹。她也有机会嫁给港商,因对未来的不可知和惧怕选择了拒绝。我后来去香港见过这个港商,对朋友热情周到,儒雅有风度,绝对是金龟婿,在我看来他们是很般配的一对,可惜逃婚女孩错过了。
人生有很多选择,每一种选择都可能过上截然不同的人生,有人把它归结于命运,有人把它归结于天意。选择,改变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命运,还可能是身边亲人的命运。
这本书里叙述的时间跨度为60年,60年有很多的事情发生,原稿中有非典、有汶川大地震背景的事件,后来删了,我想这也是一种选择吧。
写这本书花了三年时间,等待出版又花了两年时间。五年,父母白发丛生,儿子从小学升到了高中。所幸,静等的花终于开了。
我们终究抵不过时间,但愿这本书能留住时光,那里我们的父母青丝依旧,那里我们的朋友依然生龙活虎。
写作是一粒种子,不论是被讲述还是被书写,是想象还是忆起,只要活着,就都有故事,故事有补偿、重建和更新的力量,它将我们结成一体。致敬那些流逝的人和事,我们的所爱终究得救……
感谢主人公的坦诚倾诉。感谢M君的陪伴。感谢家人的支持。感谢所有接受我采访的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