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读书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作者: 王止戈 | 来源:发表于2019-05-05 10:20 被阅读0次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以访谈录的形式记录了一个生活在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碍等边缘人群。里面描述了许多荒诞的想法,比如认为真正统治地球的是蚂蚁,而不是人类,比如每天能看到不同色彩而预见今天运势,比如相信灵觉要给自己脑门上做手术开个小洞,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这些荒诞不经、脑洞大开甚至灵异玄奇的见闻让读者对这本书的评价褒贬不一,赞美者不吝嘉辞,贬抑者穷打痛骂。

但我还是喜欢这本书,因为这本书在思维方式上给我提供了一种新的参考——原来许多事情不是直来直去的非黑即白,许多事情不是非要评出一个对错抑或好坏,只是和我们不一样而已。仅此而已。

我们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要看我们如何对待和自己不一样的人。我们自己觉得自己是正常人,但这怎样呢?在那些精神病人的眼里,或许他们觉得自己三观正常,我们才是不正常的。

立场不同,标准不同,就像你我站在不同的山头互相望去,看到的景色总归不同罢了——我不是提倡放任精神病患者,而是在想,我们或许可以建立一种新的自我与他者相处的范式。

一个社会文明的标志,就是对多样性的宽容。一个人文明的体现,就是尊重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君子和而不同”,孔子在千年之前就已经告诉过我们这个道理。

尊重差异、尊重不同,不用自己的标准对别人横加干涉与指点,更不去按照自己的样子要求别人,也不因别人的标准而放逐自我。这是现代社会对自由最好的注解。因着这份尊重——原来只是不同,没有更好或更坏,我们能够把他者和自我放在一个更加平等的位置上对话,而不是高高在上或妄自菲薄。

“原来只是不同”,帮助我们破除自身的意见强势。我们看问题、作出判断总是基于自己的知识储备、过往经验、价值标准,我们依靠自己的认识和知识,殊不知我们同样被自己的认知和知识所束缚,这正是培根所说的“洞穴假相”。

在这些“假相”的束缚下,我们很容易把自己的思维拘囿一处,进而偏狭、对外来意见产生排斥,总觉得自己的更好、自己是对的。在这种唯我、自大的心态下,自我与外界很难建立有效的沟通与对话,唯有依靠而不依赖,不被“假相”驱使,方能远离傲慢与偏见,对外界有更好的理解与接纳。

正如书中所说的那样:“想看到真正的世界,就要用天空的眼睛去看天;用云的眼睛去看云;用风的眼睛去看风;用花草树木的眼睛去看花草树木;用石头的眼睛去看石头;用大海的眼睛去看大海;用动物的眼睛去看动物,用人的眼睛去看人”。当我们理解到“原来只是不同”就会发现,世界上还有这么多新奇好玩的事情与想法,原来事物可以那样存在着,原来世界可以这样理解。

因为这种思维方式的参考,当我在走上讲台的时候,看着孩子们一双双眼睛,我感慨世界的奇妙:每一双眼睛后面都是一个世界,而这一个个世界如此不同,或许里面藏着天才,或许里面是疯子,但又怎样呢?那就是他们的世界,只是不同。

相关文章

  •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天才or疯子?

    《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 高铭 著 01.一句话记录 疯子是现阶段无法证明的天才,或者是天马行空的幻想。 02.文字...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 这些年⑦…

    好吧,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很多事情只有发生了才能体会和明白,多说无益。不管未来,坚定现在的我。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前不久开始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在我刚开始读的时候,确实被深深吸引了,它以访谈录的形式记载了生活在另一个...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昨天花了2.5小时看了祈莫昕编写的《天才在左 疯子在右》上半部分。看完上半部分,脑袋中浮现出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名言:...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开始对这本书真的是一无所知,直到买回家才发现它竟是“国内真是精神病人访谈手记”以问答记录的形式阐述每一个“精...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这本《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本不在我的阅读书单中,事出偶然,无聊去逛书店,随手翻到了这本,便停不下来了…… 这本书,...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关于天才在左疯子在右这本书,我从去年中旬开始看,断断续续看到现在,也才看了五分之四。原因呢,当然是每看几章...

  •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书中所写绝大多数病例对于我来说那简直就是些高人,精神病与正常之间到底是以什么为界限区分,虽然考过了心理咨询师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cco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