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KR是这两年非常热的一个管理工具,从小的初创公司到成熟的巨无霸公司都在使用或准备尝试。比如百度在今年(2019年)也大力推行了OKR,并且百度的CEO李彦宏也公布了自己的个人OKR:

李彦宏的个人 OKRs 用得对吗?
以 O1 为例来说明。
「空前繁荣」、「强大」这种红头文件式的词汇是十分模糊的,指向的是收入?业务丰富性?团队规模?品牌影响力?还是全部都要?不得而知。
因此,我们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要做总时长份额,为什么收入要增长 xx%,为什么要创新。请大家不要在这里跳出来发表你们的见解。OKRs 不是 PR 工具,而是内部沟通工具,它要向团队提供充分的沟通,否则就失去了意义。因为 O 不明确,而且 KR 也不清晰。
当然,笔者没有能力来评判李彦宏的OKR。但是我们真的理解和学会OKR了吗?
市面上关于 OKR 的解读有很多,其实OKR 是一种融入了人性的科学管理框架。在人性角度上讲,承诺的事情就要努力去做到。深层次来看,OKR 便恰恰体现了这样一种“承诺”精神。
换句话说,OKR 绝不是一款简单的目标管理工具,它充满了人性和智慧,用好它,你便能体会到管理的精髓。用不好它,你就是东施效颦,缘木求鱼。如果你是一个技术团队的 Leader,我相信你肯定遇到过下面这样的困惑:
- 程序员的工作怎么量化?Bug 数?代码行?版本数?
- 每次绩效都是那么几个指标,定绩效目标到底还有意义么?
- 我应该如何制定团队整体的 KPI?
- 前瞻性的工作谁愿意做,有风险的工作谁愿意做?
所有这些问题,其实本身都是管理问题,OKR 所倡导的管理方法可以帮助你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但是如何真正的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呢?
在这里隆重推荐下黄勇在极客时间的OKR课程。
黄勇是 OKR 的忠实实践者与布道师,也是畅销书《架构探险》作者,TGO 鲲鹏会会员。他有 10 年以上技术管理经验,现在是 Charter Foundation 的合伙人兼 CTO,在此之前曾任特赞 CTO。
他从 2015 年开始在团队中试用 OKR,这一路上虽然收获颇丰,但也踩了很多坑,绕了很多路。在这里,黄勇将结合自身经历的真实场景,带你系统学习 OKR,并通过实战案例深度解析 OKR,有针对性地帮你梳理落地 OKR 的关键路径。
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参加学习立减30元,帮助你真正学会OKR。

附上课程目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