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读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赵毋恤也就是赵襄子的故事。
赵毋恤是赵鞅之子,春秋战国时晋国大夫,赵氏首领。
赵襄子承袭父亲晋卿之职后,请与代王相见,伺机杀害代王夺取代国。此时晋国有四大家,赵襄子与正卿智伯瑶争势,晋阳之战时,赵襄子联动其他二卿反击智伯瑶,消灭了智伯瑶,壮大了自己的势力,为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智伯瑶门客欲刺杀赵襄子,却被赵襄子宽大的原谅了。赵襄子晚年让位与其兄长后代。他死后谥号“襄”。
以前只知道赵、韩、魏三国分晋,具体怎么回事并不知道,看了这段历史故事,才知道原来历史故事这么复杂这么精彩这么引人入胜。
在春秋晚期,晋国只剩下智、赵、韩、魏四家卿大夫,其中以智氏最强。专擅晋国国政的智伯瑶恃强向韩康子、魏桓子索得土地,在向赵襄子索地遭拒后,于周贞定王十四年前455年攻打赵氏,并胁迫韩、魏两家出兵。赵襄子退居晋阳固守。智伯围困晋阳两年而不能下,引晋水淹灌晋阳城。危急中,赵襄子派张孟谈说服韩、魏两家倒戈,放水倒灌智伯军营,大破智伯军,擒杀智伯瑶。三家尽灭智氏宗族,瓜分其地。此战即晋阳之战,为日后“三家分晋”奠定了基础。
至公元前453年,赵、韩、魏三家三分晋地,晋君成为附庸。前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困难的时候,也是机会最大的时候,绝不能轻易放弃希望,咬牙坚持坚持再坚持,只有坚持就有胜利的希望。赵襄子坚守晋阳城两年,最后败中取胜,扭转败局,战胜强敌智家,取得胜利为赵、韩、魏、三国分晋奠定基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