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朋友们:
大家好!我叫贺小华,是丙麻乡扶贫办的一名扶贫专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扶贫路上不言苦 奋力拼搏敬芳华》。
都说“生活需要仪式感”,生活中女人比男人更注重仪式感。那仪式感究竟是什么呢?众所周知仪式感就是在特别的日子去做特别的事情,比如节假日的一次旅行,庆祝日的一顿大餐,纪念日的一捧鲜花、一件衣裳或者一个包……当然所有这些都有一个目的――记住那些与众不同的日子。
然而时光流逝,曾经那些令人欣喜的仪式感您都还记得吗?老实说我能回想起来的并不多,有些甚至连一点点印象都没有,但唯独30岁那一年生日至今难忘。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尤其是一名扶贫干部,我面对的是“5+2”“白加黑”的工作常态,所以即使生日正好是在周末也没有让我感到格外激动。不过幸运从天而降,那天下午快要忙完时突然接到晚上不加班的消息,当时真是又意外又惊喜,我无比兴奋地狂奔回家,但就在一切都准备好的时候,办公室通知立即赶回去核查贫困户信息,这通电话犹如晴天霹雳,影响了我所有美好心情。可军令如山呐,家里人都说等着我回来又过,于是乘着夜色我快马加鞭地杀回单位,那一晚在电脑前一坐就到凌晨5点。 这个原本过不成的生日几经波折最后还是没有过成,这个标志而立之年的生日,满心期待的仪式感最后变成了通宵达旦地熬夜加班,当时心里多少有些失落、难过甚至抱怨。为什么扶贫工作这样辛苦?为什么偏偏我是扶贫干部?为什么今晚这么倒霉又要加班?
如今所有的问题在我心中早已有了答案。因为当初的选择,选择走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层岗位,便意味着责任与担当,意味着必须承担的历史使命。现在即使刻意回想也完全不记得那些特殊的日子吃过什么样的大餐,收到过什么样的礼物,而三十岁的那个加班夜至今让我难以忘怀,我想于人生而言,扶贫的这段经历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仪式感呢?因为最好的仪式感,一定不止于仪式,而在于它的意义,当工作和生活正好需要的时候,我们用时间和努力把它充实填满,这何尝不是一种成长和锻炼。
回首过往这四年,开群众会、走访入户、填写表格、整理档案…… 作为一线扶贫战士的我们总是很忙, 但时间却如白驹过隙。在党建扶贫双推进的努力之下,丙麻已不再是过去那个穷乡僻壤,一条条水泥路蜿蜒盘旋,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每每看到这些可喜的变化,心里总是有一种油然而起的激动与自豪。
你参与建设了吗,你激动?是啊,我确实不曾直接参与建设,但我自己知道那些路和那些房真与我有关,从始到末我不仅仅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虽然那时只是去丈量道路,但手拉皮尺头顶烈日汗流浃背,我至今记忆犹新;虽然那时只是去找搬迁户签了几份合同,但笔芯墨水写干忙到没有时间吃饭,我至今历历在目。我们就像路上的一粒沙亦或是房子的一块砖,现在你看不见在哪里,但是我们的确存在。
2017年6月,第一次扶贫动态调整工作从安排部署到贫情分析一直到最后的大数据录入及核查完成,整个过程历时近3个月,为了如期完成任务,有的同事即使生病也依然坚守岗位,期间没有休息过一天。同事小吴告诉我,她三岁的孩子因咳嗽发烧引起肺炎在医院住了一个星期,她不仅没有去看过她一次,而且连电话都只打过一次。“吴啊,不管多忙,电话你还是应该每天都打给她的”小吴有些难过地说:“我也想打呀,可宝宝一听到我的声音就在电话那头嚎啕大哭‘妈妈,你是不是不要我啦?妈妈,妈妈,我不要奶奶,我要妈妈……’所以我只有狠心不打给她”是啊,所有问题都可以克服,但作为女人,孩子总会触动心里最柔软的部分,可身为扶贫干部,我们肩上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责任,心中有对渴望摆脱贫困农户的牵挂,所以我们不得不舍小家顾大家,选择奉献、无怨无悔。
脱贫攻坚这条路,崎岖不平 ,满眼泥泞。但在这条路上无数扶贫干部义无反顾、前赴后继。谁说女子不如男,哪怕烈日晒黑脸颊,尘土朦胧眼眶;哪怕汗水晕染衣衫,泥浆浸湿胶鞋。我们依然将脱贫大事当“家事”,把贫困农户当“家人”,我们甘愿用干部“脱皮”换群众脱贫。
如果你的妻子你的朋友你的女儿是扶贫干部,除了给她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外,请为她骄傲和自豪吧!因为她们是坚毅的铿锵玫瑰,扶贫路上不怕苦累、精彩绽放;因为她们敢当军中绿花,扶贫前线义无反顾、冲锋陷阵;因为她们巾帼不让须眉,扶贫路上不畏艰难勇往直前,撑起扶贫“半边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