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鲁迅作品感悟重读鲁迅
鲁迅笔下扎猹的少年闰土,最后的结局如何?

鲁迅笔下扎猹的少年闰土,最后的结局如何?

作者: 耳赤_ddc6 | 来源:发表于2020-02-14 11:53 被阅读0次

在桌子上刻个早字,想必是很多人在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后都干过的一件事。但是要知道,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只有三十米,鲁迅先生还迟到,会不会觉得自己刻的早没有什么用呢?相信鲁迅先生留下的不只这些,还有课本后的朗诵并且背诵整篇课文,这令人瑟瑟发抖的背诵作业。

三味书屋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民族战士,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一生在中国最黑暗的时候,如同一颗流星划过,迎来中国的黎明。他的文章不仅具有文学价值,他对于人性和国民性的洞察更是超脱时代,他的文学造诣已经到达了一种境界,他的文字锋芒毕露,一如他为人刚强正直。

鲁迅

1921年1月,鲁迅迎着凛冽的寒风回到了阔别20年的故乡,他以为故乡依旧如自己离去之时美好,没想到时间已经悄悄改变了一切。伤感缅怀之余,他写了一篇小说名为《故乡》.其中有一段,鲁迅先生写到了自己小时的玩伴闰土,后被节选为课文《少年闰土》。当时只感受到了两个孩童之间纯洁的友谊,喜欢那个想法天马行空的少年闰土,嘲笑他扎猹时的滑稽动作,在金色的月光下好似看到闰土清亮的眼睛里装满着对未来无限的期望。

迅哥和闰土

某天读完《故乡》,却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心里却有些许苦涩。鲁迅与闰土的重逢已是三十年后,面对身躯佝偻,满手开裂,灰头土脸的闰土,鲁迅先生不知该说些什么。依稀记得青年时的闰土还跟他眉飞色舞地讲述些农村的趣事,那时候的他虽然被生活磨去了一些棱角却还依旧阳光开朗,可中年闰土的一句老爷让鲁迅先生知道,童年毫无顾忌的玩伴已经消失,阶层的隔阂已将他们二人远远隔开。而闰土小心翼翼的解释孩时的事只是不懂事,言辞之间都是对鲁迅的尊敬,闰土卑微的神情让鲁迅先生心中更加苦闷,这时他了解到,社会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竟如此之大。

闰土的原型是鲁迅先生家的帮工章福庆的儿子章运水,因常跟在父亲身边帮忙而与鲁迅先生相识。跟很多封建破产农民一样在其父病逝之后子承父业,继续在鲁迅先生家做事,努力地挑土、做农活儿,家中8口主要依靠自己家里的几分薄地和帮工维持生计。再之后鲁迅先生家道中落,当时绍兴也经历了罕见的大旱土地颗粒无收,章运水为了让家里能交上税负,并且能改善生活,就外出打工。

章运水不像自己的父亲一样有一门手艺傍身,常年累积的劳苦工作和家庭的巨大压力,章运水的身体早已被贫困榨干。就在他艰苦愁困之时,生活又给他残忍的一击,后来的他后背

相关文章

  • 鲁迅笔下扎猹的少年闰土,最后的结局如何?

    在桌子上刻个早字,想必是很多人在读过鲁迅先生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之后都干过的一件事。但是要知道,从百草园到...

  • 跟着鲁迅看中国(二)

    时光像一把无情刻刀,还有谁会记得少年的模样? 迅哥儿,闰土,猹。这是鲁迅最知名的文学形象。 《少年闰土》是小学课本...

  • 《少年闰土》备课资料

    闰土是鲁迅笔下一个悲情色彩的小人物,在鲁迅的笔下,他的微不足道却让人印象深刻。 而少年的闰土,是鲁迅在用一...

  • 狂人

    我们的语文教材里,从小学开始就有鲁迅先生的文章了,大抵学过的人都记得很清楚---《少年闰土》文中的闰土刺猹近几年也...

  • 长大后我们都活成了闰土

    鲁迅笔下的闰土,是我们记忆中可悲可叹的人物。少年时我们以为我们是鲁迅,长大后,我们才知道,原来我们才是闰土。 一、...

  • 读懂鲁迅先生

    读鲁迅先生久矣。 最早读鲁迅先生,大概是小学时候读他的《少年闰土》,心里刻下了那个手拿钢叉,刺向猹的少年形象。记得...

  • 费劲的关系,都不理想

    想必诸位大都读过鲁迅,大都晓得鲁迅与闰土的友情 二人因一次机缘而相识,闰土给他讲雪地抓小鸟,看瓜刺猹,捡拾贝壳……...

  • 我们都是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

    坐在回家的高速汽车上,望向窗外,不经意间看见了挂在天边的圆月,随着车子快速的远离城市的霓虹灯,月亮显得更加皎洁明亮...

  • 中国的脊梁 读《鲁迅小说集》有感

    初识鲁迅先生的大名,是上小学时学习他写的课文《少年闰土》,那个在夏夜月光下的西瓜地里,手捏一柄钢叉刺猹的少年形...

  • 笔下的闰土

    鲁迅笔下有两个截然不同的闰土,一个在月夜的沙地里自由奔跑,机敏叉猹,一个在鲁迅家拘谨沉闷,喊着老爷;一个在海边捡贝...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鲁迅笔下扎猹的少年闰土,最后的结局如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isd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