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对方听你的劝,最好的方式不是语言,而是你自己真的变好,而且比现在好很多、比他好很多,那时你的话才有分量。因为更好的建议不是劝说,而是影响。”
正因为太浅显,有些人反而视而不见,所以总是被现实问题所困。
我也曾被读者戳心地问到这个问题:你会要求自己的爱人和你一样学习提升吗?说实话,在这个问题上我犯过同样的错误。
我开始默默地坚持早起、跑步,身体和精力变得越来越好;我把学到的知识重新写出来,发现不仅自己理解得更深刻了,还帮助了很多人;在生活中,我变得更加体察、包容,成了家庭情绪稳定的基石;通过输出深度文章和接受问答咨询,我建立了个人影响力;新书出版后,知识变现也成了现实。这一切都是做到和改变的力量,我自己能感受到,相信她也能感受到。
光动嘴皮子,显然没有说服力,所以我现在很少死命劝人了,我会尽量做给他们看。
所以劝朋友或给别人建议是必要的,但如果人家不听,也不要纠结,这不是人家在反驳你或反对你,这只是一面镜子,告诉你自己还不够强大(当然,对方也可能存在认知局限)。
他们以为付出自己的所有就能感动对方,让对方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然而总是事与愿违,他们越付出越被动,越付出越心累。
这背后的逻辑不难梳理:当你手里只有“付出”这一张感情牌时,就只能单方面地透支自己了,而透支自己的后果便是令自己失去吸引力;一旦失去吸引力,就会陷入继续付出的恶性循环,无论你面对的是家人、朋友还是伴侣。
打“付出牌”的人通常是有所求的,所以他们在与人交往的时候会有很强的付出心态,而这种心态往往会让自己感到痛苦,让他人感到沉重。不仅如此,一味付出让他们少有心思和精力去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擅打组合牌的人往往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先把目光聚焦到自己身上,他们会维护自己的形象,增加自己的学识,提升自己的智慧,稳定自己的情绪,丰富自己的爱好,结交理想的朋友,追逐自己的梦想……这样就可以始终向别人传达自己的魅力和自信,让喜欢的人主动靠近。
此时更好的策略是立足长远,努力改变。总会有一天,即使你不付出,也会有人愿意主动靠近你。
在遭遇他人不友好的对待时,我们可以发出自己的声音,要求对方注意并改变,但是别忘了,他们都是自己的镜子。与其要求对方改变,不如让自己真正成为心中期待的那个人,那个人强大、友好、睿智、有担当,是你自己遇到后也会心生欢喜或敬仰,愿意主动靠近的人。
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要视情而定:在该劝说的时候极力劝说,在该付出的时候尽情付出,在该要求的时候勇敢要求,同时不要忘记立足长远,让自己真正成为一个“有价值、可影响、能吸引”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