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则这样的小故事。
画画课上,老师让学生自己拟定题目做一幅画,同学们都在认真做画。
老师在巡视过程中,看到一个小男孩儿画了一张圆桌,四把椅子,桌子上还有四套餐具,已经摆好了几盘儿菜,有鱼有肉,还有一盘儿菜,分明是豆角,还冒着热气。然后又画了妈妈,站在桌旁,手里端着一碗汤。等老师再巡视回来时,发现画面儿又多了两个小孩儿,餐桌上方又多了一盏吊灯。门口又出现了一个手提皮包的爸爸,两个孩子张开手高兴的挥动着,仿佛在说,爸爸回来了,我们可以开饭了。
老师很满意这幅作品,孩子一定生活在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中,母亲的慈爱,父亲的勤劳,孩子的可爱,都呈现在纸上,幸福家庭的标准模样。
正在这时,只见孩子又掏出了一只又粗又圆的黑蜡笔,把画面从上至下一块一块又涂黑了。好可惜的一幅画。老师急忙说,你在干什么?画的多好啊。孩子抬起头,一脸调皮和开心的说:突然就停电了,所以什么都看不见,一片黑乎乎。
哦,原来如此。孩子的做法总是让大人措手不及,孩子的想法,让大人唏嘘不已。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有无限的想象力,创造力。
可家长是什么样的呢?
在一个小公园哩。几个爷爷奶奶带着自己的孙子孙女,一起玩耍。园丁正在用铁锹挖地,一会儿便挖出了一个坑,是准备栽树。一个小男孩儿看到后,也拿出玩沙子的小铲,在旁边挖起来。土地对大人来说不难挖。可是对孩子来说却很费力,挖了好几下也挖不出土,可孩子依旧很卖力气。奶奶麻利的拿过小铲儿,说:奶奶帮你挖,奶奶给大孙子帮忙。 只几下就挖出一小堆土。并且高兴的说:看奶奶多有劲儿,等宝宝长大了就能挖出一大堆土了。就在奶奶炫耀成绩时,孩子几下就用手用脚把土推到一边。孩子拿着小铲又跑到别的地方去挖,奶奶追着说:来吧,奶奶挖土,看累着大孙子。看奶奶过来,孩子又换了个地方,奶奶紧追不舍。终于孩子把小铲扔到地上,说:不好玩。
这时奶奶又殷勤的拿来两个水瓶。一个装着自来水儿,一个装着温水。说:先洗洗手,再喝点儿水,看都把大孙子累坏了。小男孩儿顺从地伸出双手,奶奶缓缓地倒出水来,两只小手不停地拧搓着,洗的干干净净了。突然小男孩儿又抢过水瓶子,往小铲子上浇去,边浇水边说:给小铲子也洗洗手。奶奶一看,忙又夺过水瓶说:奶奶帮你洗的干干净净。于是一手拿水瓶,一手拿小铲儿,反复冲洗几遍。最后递给孩子两张纸巾,让孩子擦手。插过手的纸巾,奶奶又擦了小铲,然后整整齐齐塞进包里。
每个奶奶都在发感慨,现在的孩子真不好带,过去我们一块儿看两三个孩子,还要上班,现在带一个就累的够呛。
真心疼那些爱孙子的爷爷奶奶。可是。你们真是错误的领会了孩子们,他挖土只是想看看土下有什么宝贝,才让那些叔叔爷爷挖的那样起劲,他并不需要多少土方。用水冲小铲只不过是想看看水顺着小铲儿下滑时那样好玩的场景而已。
每个人都觉得,帮孩子做好他们想要做的一切,就是爱。
而我觉得大包大揽,爱已经跑偏了。
孩子每次动手都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在每次动手过程中,感觉是冷的还是热的,是软的还是硬的。了解是什么材料的,怎么组装的,他们就是这样认识新世界的。
他们总是想改变世界,却还是一次次又走进爷爷奶奶的世界。
放手吧,尊敬的爷爷奶奶。正所谓心灵手巧,手巧了心才灵,头脑才聪明,实践出真知,让孩子去探索自己的世界,他们将还您一个新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