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安德烈》| 如何成长为一个十八岁的人?

作者: 也麦 | 来源:发表于2018-06-23 06:54 被阅读329次

《亲爱的安德烈》是作家龙应台为了了解她儿子安德烈,两人相互通信三年写就的一本书信集。里面谈的不是“你冷不冷,明天想吃什么,学习成绩如何,钱够花吗”的家长里短,而是问题意识、伦理道德、家国情怀、文化等大的命题。在信中,龙应台自然是侃侃而谈,从中国谈到欧洲、又到美国,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无一不知、无一不晓。当然,这没有什么值得好奇的。真正让我震惊的是安德烈,跟自己母亲你来我往地争论,对任何事物都有一套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绝不轻易妥协。

书中的安德烈开始思考问题意识,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感到羞耻,可以什么都不干就拥有优渥的生活,不用担心生计问题;而许多非洲人奋斗一生,依旧吃不饱穿不暖;还有很多国家正处于战乱中,每天思考的是自己的安全问题,更没有时间去想很根本的吃饭穿衣,活着才是值得去奋斗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空前繁荣的时代,每天被讯息充满了脑子,很少人会想到去偏远地方工作或者捐款。如果我们能有一种“问题意识”,在买耐克球鞋的时候,想到耐克企业是如何对待第三企业的工人;在买汉堡的时候,麦当劳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工人的;想到旅游景区的村民之所以抬高物价。是因为他们的贫穷;那么这个世界地贫富不均会不会少一点?

他思考国与国之间文化的差异,香港的快节奏生活与德国的悠闲下午茶时光;他思考社会之间的阶级差异和传播的精英思维,对弱者的摈弃。就和今时今日我们仍然排斥非洲人、北京驱逐低端人口如出一撤,理由就是低端人口会产生很多问题;他思考游行的意义与价值(要知道,大陆很难有游行的,五四很难重演),看到人们对政治的漠然,脑子里只考虑自己每天能赚多少钱,以及大学生对于众人之事的毫无关切和教育的缺陷;他思考艺术的畅销与媚俗,大谈自己的美学经验。

而我呢?安德烈写信时和我的年岁差不多大。离我最近的大型灾难大概就是汶川大地震了,但我毫不关心,从没想过它对于地震中的人意味着什么,也没看什么新闻,当时学校组织默哀和捐款,大多也是假惺惺的,没有什么真情实感。直到后来看了《独生》和《鼠疫》,才知灾难对于一个家庭是怎样的悲剧,才知汶川是独生子女的示范县,才知地震后的人祸,才知多少家长依旧走在维权的道路上。可是我闭上了眼睛,对问题视若无睹,除了看到后的痛心,却也没有想过为他们做些什么,眼里心里还是自己的生活。

而至于更远一些的唐山大地震、文革、内战、抗日战争、南京大屠杀、五四运动,在我的脑子里就像一个符号般的存在。看到每年南宁大屠杀纪念日,我的心里不会起一丝的波澜。

我不知道这个国家发生了什么,又出台了什么样的新政策,我不知道台湾争端问题、个税上调、各地掀起抢人大战、女权之声被封禁、各类性侵案件层出不穷又被打压说明了什么,对我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只有闲极无聊时我会去关注“如何看待......事件”。更别说再远一点的中美贸易战、非洲儿童问题、叙利亚战争、特朗普上台、英国脱欧等国际事件。

我关注的是“菊外人”“睡后收入”“积极废人”,我关注抗日神剧,为里面战争的大场面热血沸腾,我是关心战争和国家吗?不,我只是喜欢那种发泄罢了,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心理诉求。我关注娱乐至死,而非断壁残垣,像一个生活里的局外人一般。

又想起《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他其实不和安德烈一样吗?他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仍然坚持读书看报,了解自己身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我开始反思,作为青年的我,应该要关注些什么?又该为了什么而奋斗?

现在是凌晨四点半,窗外铁闸门被拉开的声音响起,装修工人们又要上班了。他们又该思考些什么?或许应该像孙少安一样奋斗才是正理。

相关文章

  • 《亲爱的安德烈》| 如何成长为一个十八岁的人?

    《亲爱的安德烈》是作家龙应台为了了解她儿子安德烈,两人相互通信三年写就的一本书信集。里面谈的不是“你冷不冷,明天想...

  • 2014.5.6《亲爱的安德烈》书摘

    《亲爱的安德烈》by龙应台&安德烈 龙应台序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 2014-05-06 我才知道,多少父母和儿女同处...

  • 《亲爱的安德烈》

    即使他愿意,我也不知说什么好,因为,十八岁的儿子,已经是一个我不认识的人。——《亲爱的安德烈》

  • 无所谓儿子,唠叨妈给你写信啦

    亲爱的儿子: 看了《亲爱的安德烈》一书,妈妈的心里非常感慨,思绪万千。 书中,母亲龙应台在儿子安德烈十八岁时,开始...

  • 2018-11-17

    今天共读《亲爱的安德烈》之《有没有时间革命》。 在这封信中,龙妈妈找到了自己十八岁的生日去解答昨天关于安德烈“...

  • 再看《情陷巴塞罗那》

    最近在读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烈》,里面提到了安德烈十八岁热衷于去巴塞罗那看球。巴塞罗那又一次进入了我的视线,《...

  • 那一年的我

    我从来没有意识到,十八岁是一个重要又美好的年纪。我浑浑噩噩的过到十八岁,然后又从十八岁活到现在。 在《亲爱的安德烈...

  • 9.《亲爱的安德烈》|亲爱的安德烈,我想重新认识你

    《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与她十八岁的大儿子安德烈,长达三年的对话。三十六封书信,不但是母子之间的沟通,更是两代人,...

  • 亲爱的安德烈

    我认识了人生中第一个十八岁的人,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龙应台 《亲爱的安德烈》一书给我的印象就是...

  • 三十六封家信

    《亲爱的安德烈》 龙应台离开儿子两年时间,正值安德烈的十六岁到十八岁青春期,两年时间让母子两人变得陌生又淡漠。他们...

网友评论

  • 无色生香:做不到先天下之忧而忧,至少位卑未敢忘忧国,努力让自己变得强大,再强大些:fist: :fist: :fist:
    也麦:@无色生香 💪💪
  • 了了蓝踏雪寻梅:我喜欢龙应台是从她写的人生三书开始的,做为70后的母亲,面对叛逆期的孩子真的很无奈,看完《亲爱的安德烈》,我豁然开朗了!教育孩子,无论孩子是否叛逆,我们都要学会“俯身”跟孩子说话,成为孩子的朋友;走进网络时代,走进孩子的时代,跟孩子交谈时才不会产生代沟!我孩子小时候喜欢刘同,我就看刘同,后面他又喜欢卢思浩,我就看卢思浩,他喜欢韩寒,我就看韩寒……每次他跟我谈这些作家,我都没冷场过,我在孩子的眼里永远是与这个时代“与时俱进”的!
  • 娟娟新月:👍👍👍
    娟娟新月:@微儿325 😊
  • 睡在树上的鱼_1f36:我在看这本书,学习龙应台和儿子的心灵交流方式
  • 未语先笑_gj: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大家一般都只会想今天我能赚多少钱?今年能赚多少?什么时候能买房?什么时候再买房?什么时候开公司,什么时候公司上市?等等……可能关乎利益,也可能关乎理想!其实这样已经很不错了。过好自己的生活,出身在条件优渥的家庭又怎么样,如果想在社会立足,总是要自己有本事才行,有关系,只是让你走了捷径,但是捷径也不是人人都能走的好的!那些忧国忧民的问题,想要去深入的思考,除非是你有亲身经历类似的事情,不然真的不会去主动想到做点什么的,这是这个社会的常态!
    也麦:@未语先笑_gj :relieved: 俗人也挺好,最郁闷的是还有很多假装有情怀的人。不过啦,可以身“俗”,心可向雅。
    未语先笑_gj:@羊子姑娘 :smile:情怀两个字感觉一语中的啊!没办法,这辈子就是个为了生活而生活的俗人了
    也麦:@未语先笑_gj 是的,说得很对,但其实很多东西是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但是我们一律选择忽视。怎么说呢 ,这个时代缺少情怀,我也是
  • 驽马渡江:为如何就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度思考,指明了方向。人不能活得没有思想 :smile: :clap: :clap:
  • 彪悍另一只猫:看到每年南宁大屠杀纪念日,我的心里不会起一丝的波澜。
    这里面是不是应该是南京?
    也麦:@彪悍另一只猫 是的,感谢指出
  • 彪悍另一只猫:我也要读读这本书。
  • 断鹂:如果我们能有一种“问题意识”,在买耐克球鞋的时候,想到耐克企业是如何对待第三企业的工人;在买汉堡的时候,麦当劳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工人的;想到旅游景区的村民之所以抬高物价。是因为他们的贫穷;那么这个世界地贫富不均会不会少一点?

    标点是不是可以考虑改一下
    断鹂:@羊子姑娘 对
    也麦:@断鹂 如果我们能有一种“问题意识”,在买耐克球鞋的时候,想到耐克企业是如何对待第三企业的工人;在买汉堡的时候,麦当劳是如何对待他们的工人的;想到旅游景区的村民之所以抬高物价,是因为他们的贫穷;那么这个世界的贫富不均会不会少一点?
    这样?
  • 断鹂:记得拉到专题
  • 泗四坊方:令人深思的话题,丰盈了主题。
  • 红叶拂水:奋斗吧骚年😂
    也麦:@红叶拂水 哈哈哈哈 好滴
  • 霖山:加油!:cherry_blossom::cherry_blossom:
  • 流失的青春:按你的年龄来说,你的内心已足够丰富
    也麦:@流失的青春 :kissing_heart: :kissing_heart:

本文标题:《亲爱的安德烈》| 如何成长为一个十八岁的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jpg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