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3386字,阅读需5分钟
最近几天网上在讨论一个女留学生在美国被绑架的事情,具体情况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不再赘述。
我个人其实做不了什么,看看热闹,跟着去白宫网页投个票,有人问这有什么用?我说:我不知道有什么用,但我觉得这时候点几下网页就能给她的父母一点点安慰,为什么不做呢?
但是我很惊奇地发现,有些人借着这件事,不停地试图强调“中国比美国强”。
尽管我也期待“中国比美国强”这种情况,但对于这种做法我不能认同。
一开始,我是看到有人说:让那个戴五个口罩的女留学生去找啊!
我以为是开玩笑,因为我觉得这种时候,说这样的便宜话非常无聊,或许某些人是想活跃气氛?当时没有多想。
后来发现,有些人的态度很认真,他们不断聊美国治安怎么怎么不好,美国人怎么怎么不是东西,美国华人怎么怎么不安全,甚至还批评留学生不应该去美国,顺带把海外华人也骂了一番。
总结起来,就是“中国比美国强,你们去美国就不对”。
老实说,美国我没去过,治安好不好我不知道;美国人我接触过一两个,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至于美国华人安全不安全,我也不清楚。
但我觉得,这时候保持上述态度的人,用北京话说:缺德冒烟了!
就我个人看法,现在的情况是一个女孩被绑架了,家里人很着急,政府层面也在尽力跟美国方面沟通,美国那边FBI也出动了,不算不重视,那么大家现在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我想应该是担心、焦虑、期待出现好消息、期待有新的线索,最起码,期待有人能给予安慰。
于是我实在接受不了这个时候要趁机聊“中国比美国强”。
恕我直言,就在几乎同时,中国也在发生各种刑事案件,美国有的坏人,中国基本上也能一一对应都找出来,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跟一个三亿人口的国家比发案类型,这样好么?
当然,美国值得诟病的一点是“枪支泛滥”,但中国这么严格管理枪支的情况下,前几天还有两个警察被人用枪伏击牺牲,这充分说明中国虽然有管制,但是还有不到位的地方。
因此,用“美国发生了什么案子”来试图体现“中国比美国强”,这并不是什么好办法,因为随时可能遭遇“中国发生同样案子”的情况。
退一步说,或许美国就是治安不好,但用他人遭遇不幸的事情来做这种价值判断是否厚道呢?
就在前几天,某地的幼儿园门口发生爆炸,炸死了6个人。如果这时候美国网友大谈“美国比中国强”,说“中国也不安全”,中国人会怎么想?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2001年美国遭遇9·11,中央电视台说让美国“反思霸权主义”,当时我也没觉得有什么;于是等中国遭遇恐袭的时候,西方媒体的那个嘴脸让我非常愤怒,这时候我也才意识到当年央视的言论是多么混蛋。
这就是所谓的“互相伤害”吧,但就算你想玩这个游戏,难道没看见那个被绑架的女孩是中国人么?
说你们缺德,算是客气的了。
我觉得,在女留学生被绑架这件事上,某些国人一定要牵扯上“中国比美国强”的逻辑,某种程度是一种“爱国病”。
这种病的原因,在于没有理解什么是“爱国”以及什么是“国家”。我谈一谈我粗浅的看法。
所谓国家,并不简单说是一个政府,而应该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否则光有一个强大的政府也没用,这样的例子世界上屡见不鲜。
在国家这个组织内的所有人,尽管内部也有各种矛盾,也有分歧,但是整体上说是有共同利益和共同命运的,因此对内需要维持团结与平衡,对外则需要为了共同的利益与其他国家进行博弈,而政府则起到了对内部秩序和外部博弈进行管理的作用。
至于留学生,不可否认其存在加入另一个命运共同体的可能,但只要他还没有改换门庭,他仍然是我们的同胞,他在海外遭受不幸也同样需要这个国家来作为其坚强后盾。
那么“爱国”是什么?请不要把这种情怀等同于流氓黑社会内的伪忠义,也不要把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理解为你跟你闺密或者情敌的关系,国家内部的关系结构复杂,国家之间的彼此博弈更是多层面的,爱国是表现在对这一命运共同体的利益认同及维护上的。
那么从这件事看,当一个女留学生遭遇绑架,国民出于共同的安全需求给予关注和帮助,政府出于对本国国民的义务来协调施压,这都是符合这一命运共同体的利益的做法。
但是这个时候强调“中国比美国强”,表面上看迎合了不同国家之间博弈,但实际上毫无意义。
一来这种比较对于从国家博弈层面看非常可笑,没有丝毫的效力不说,反而可能被对方当做笑话;二来从当前博弈需求层面看,目前是要求两国政府各自发挥作用寻找女孩的时候,这种做法毫无帮助。
这根本谈不上爱国,因为他们并没有通过自己的言行让这个命运共同体的利益最大化。
那么这种不合时宜的“中国比美国强”言论与“爱国”之间的关系呢?
我刚才说了,他们或许目的确实是出于“爱国”,当然也不排除有些人纯粹就是喷子,本着善良想法我姑且把他们都当成第一种。
那么首先, 他们不明白什么是爱国,这我刚才已经解释过了。
然而更重要的是,即便按着他们的思路考量,这种行为本身也是不能自洽的。
我只想请问:你爱国所以要强调“中国比美国强”,那么如果不强你就不爱了么?
实际上这个问题还是之前关于命运共同体问题的延伸。
我们每一个人成为这个命运共同体的一份子,当然跟自己的选择有一些关系,但这个命运共同体形成本身就是历史、文化、地理甚至自然选择的结果,跟强不强其实没有多大关系。
具体说,中国之所以是中国,是由于历史、文化、地理多重因素影响,并根据我们的祖先一代代的繁衍生息选择,最终形成了现在的样子。这里既有一些历史上的偶然因素,但是也有一些必然趋势,整体上看,我个人倾向认为必然大于偶然。
也因此,我们这个命运共同体用各种方法来增强我们的彼此认同,对文化、地理、历史等方面价值观的认同,甚至上升到一种植入我们集体无意识的情怀,这就是一种爱国的情怀了。
那么作为中国人,既然持有这种爱国情怀,我们当然应该期待中国的利益最大化,也当然应该期待“中国比美国强”,因为这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利益最大化,这其中虽然存在内部利益分配的矛盾,但是整体利益是个大的方向,也是我们每一个人认同的结果。
换言之,如果你不认同这个国家的利益最大化同时也代表你的利益,那么你大可以选择脱离这个群体,选择去别的国家。美国日本去不了,菲律宾赞比亚面缅甸应该难度低一些吧。历史上并不是没有这种情况,孔子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现在世界范围内的华人很多都是做了这样的选择。
说白了,如果你已经是个成年人而又没有选择离开,那么只能说明你选择了最符合自己利益的一种情况,也就说要不你的能力跟国情相匹配,要不就是你自愿选择,这种情况就是做一个中国人。
当然,做一个中国人并不意味着你就丧失了个人的自由和利益,我反对以国家利益去剥夺个人合理合法自由利益的做法,更何况很多打着“国家”旗号的事情根本就不代表国家利益,比如上街砸日系车。
但只要你还作为一个中国人,只要你还在这个命运共同体内部,你就一定会希望这个国家强大,也希望“中国比美国强”,毕竟这也符合所有人的利益。
但是,如果你懂得去看整个命运共同体的状态,懂得去看整个国家的状态,你应该会认同,在现在有很多事情要比“中国比美国强”这种比较有意义的多。
这种比较,某种程度上来说,不解决任何实际问题,无非是增加我们的一种自信和彼此的认同。
但增加自信和认同,并不一定要以“样样比人强”来实现。
而实际上,这个国家,这个命运共同体有很多的事情要做,有很多的挑战要面对,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既有机遇,也有困难,既有风险,也有收益。而如果我们能够战胜苦难、把握机遇、规避风险、博取收益,这个命运共同体的利益最大化同时让每个个人也都获益,让国家的利益分享到每一个国民身上,那么自然就有自信和认同。
这个时候,如果实现了“中国比美国强”当然是好的,如果没有实现,如果中国在某些方面仍然还需要去追赶,每一个国民仍然会对这个国家充满期待和信任,那么这个命运共同体的向心力依然是强大,而且会更加强大。
因此,就我个人看法,“中国比美国强”这种比较,并没有那么重要,关键问题是我们自己做对了什么,我们这个国家做对了什么,而不是别人、别国做错了什么。
那么在女留学生被绑架这件事上,你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
当然,在这里我也必须替那些患有“爱国病”的人说句话,有人说他们是“爱国贼”,就我看这未免有些过分,毕竟爱国情怀本身是没有错的。
只不过在爱国情怀形成的过程中,会需要出现一些载体,比如国旗、国歌、国徽,也会出现一些仪式性的东西,比如升国旗等,那么写文章表达爱国情怀也谈不上有什么不对,甚至在某些特定历史时期“抵制洋货”都是一种爱国行为。
而这些人的“爱国病”,倒不是他们本人有多么坏,而是他们没有理解爱国的实质,于是把爱国的载体、仪式本身理解成了爱国,甚至出现了一些搞笑的变体。
比如某女跑人家超市搞破坏这种事情,你说她真的是坏么?我倒觉得她可能真以为这样就是爱国,否则也不会发到网上来博眼球了。
用北京话说:这就是缺心眼。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质疑:对于网络上的那些公知、带路党总是用“美国比中国强”来黑中国怎么办呢?难道不应该怼回去么?
就我个人看法, 对于提到“美国比中国强”,我首先会看这是不是事实,如果是事实,那么这就是我们去努力追赶的方向;但有些事情纯粹是不同选择,那么我就觉得没必要妄自菲薄;如果是纯粹瞎掰,根本不是事实,那么我也是照例要怼一怼的。
但是我觉得,即便是怼,也是要分时间分场合的,而且也要找准对象,你想怼马里兰大学的女留学生,结果跑到人家被绑架女留学生家属微博来怼,恕我说句不敬的话:你眼瞎了?
目前失踪女留学生的家人已经在美国白宫开通了请愿项目,有意的朋友可以去帮忙投票,链接如下:
https://petitions.whitehouse.gov/petition/we-are-looking-yingying-zhang-please-help-us
****作者:梁千里****
原创文章转载需获授权并注明出处
请在后台留言联系转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