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行动学习这几年,踩过不少坑,交了不少的学费。一个行动学习项目或是一场工作坊的成功,各个环节的把控都非常地重要。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很多人普遍容易掉的“坑”。
先通过一个小故事来了解一下今天这个“坑”的背景:
孩子读6年级的时候,他们班上组织了一场秋游活动,但是秋游活动的目的地一直没有明确下来。学校里只是通知说大概在什么时候会要组织一场这样的活动。自从接到这个通知之日开始,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出现了,孩子基本上天天从学校回来放下书包的第一句话就会问他妈妈:“老师有没有在家长群里说,去哪里秋游吗?”直到学校最终确定了秋游的目的地,孩子才算是松了一口气,认为这件事情应该是真的了。所以明显感受到他报名交钱都是非常积极,准备相关的物品也是主动认真的自己列出详细的清单。更加有趣的是,活动地点确定后所有学生交费的积极性明显高于确定前的。
这个故事和我们做行动学习,做工作坊有什么关系吗?
当然有关系,因为这个故事想要表达的主题就是清晰明确的目标对于参与者的影响力。从故事里我们可以分析看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当目的地确定了以后,孩子会感受到活动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2、 当目的地明确了以后,孩子参加活动的主动性意愿度变强了;
3、 当目的地明确了以后,孩子就开始主动思考参与的具体事务了;
4、 随着目的地的确定,孩子具体的行动也随之开始;
让我们一起把这些现象隐射到日常的工作坊中来,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非常相似的地方。
1、 如果大家对于参加某次培训的主题、内容不了解的话,学员的参训意愿度明显很低;
2、 如果大家对于工作坊想要达成的目标不了解的话,学员现场的参与度也明显不足;
3、 如果大家对于实现目标的流程缺乏认知共识的话,学员会对现场流程产生怀疑或质疑;
4、 如果大家对于工作坊想要的结果认知不够的话,很容易产生敷衍了事的现象;
曾经我在自己的团队里做个与“目标”相类似的实验:有一次,我召集了10多位男同事,说是请大家一起到公司楼下去办点事。但是我没有明确说要做什么,也没有说做事情的相关细节。于是在过程中,这群人里有很多人就会不断地问周边的人,这是要去做什么?怎么要这么多的人?大概要多久?为什么要叫我去?等各种各样的疑问,而且大家在参与的过程中的行为也都是各不相同,总体都是反应比较慢,不是太情愿,直到我清晰明确地告诉大家我们这次要做的事情是什么,上述的情况才得到改善。
根据我自己针对行动学习工作坊实战的经验发现,目标的澄清和共识对于所有学员来说非常的重要。目标就是本次工作坊的“灯塔”。如果目标不明确,大家的理解不一致,那么大家的参与程度就一定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最直接的反应就是:
1、 沉默不言:整个工作坊的过程中,基本是不参与,不发言,不表达。
2、 点到为止:碍于规则或是迫于压力会适当的参与到研讨共创中来,但点到为止。
3、 形式主义:追求过程的完成,现场的氛围。对于结果的达成不关心。
4、 结果不聚焦:认知不同,理解不同,方向就会出现偏差,结果当然就不够聚焦。
那如何提升目标的共识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1、 目标必须具体化:目标的细节描述尽量具体化,更易于理解。目标描述越模糊,就越容易让人产生模糊的感觉。
2、 训前沟通:把目标在培训前就通报到每位学员,并要求大家进行解读和疑问提报,然后进行公开解答。
3、 解读研讨:现场针对工作坊的目标进行解读或是小组研讨,引导大家提出疑问和分歧。
4、 答疑解惑:现场针对问题或是分歧进行答疑解惑,有利于大家的共同理解,并提升大家的参与感。
5、 激发动力:目标明确后,还需要针对这个目标进行群体性的激励,激发大家共创实现目标的信心、决心。
总之,目标明确与否?大家的理解是否一致?是行动学习工作坊成功与否非常关键的环节。所以,非常有必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和设计,尽可能的获得共识,赢得参训学员的理解和支持。
行动学习湖南促动师联盟:
谷任明
坚持分享实战、接地气的行动学习工作坊干货。
推动组织绩效增长、员工能力提升双通道发展;
解决企业传统培训不落地、无法解决实际问题之痛;
提升企业内训师团队知识管理迭代能力,打造敏捷共创组织文化















网友评论